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之一,通常处于“三九、四九”时段(一年中寒潮南下最频繁的时期),民间素有“大寒小寒,冷成一团”“大寒年年有,不在三九在四九”的说法,说明其寒冷程度极高。从中国常年气候数据来看,最冷时段因地域存在差异:
北方大部分地区:小寒节气(1月57日左右)更冷。因小寒处于1月中旬,此时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,北半球热量持续散失,且小寒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,气温更低。
南方部分沿海地区:大寒节气(1月20日左右)更冷。大寒处于1月下旬,是一年中冷空气南下影响最显著的时段之一,全年更低气温常出现在此时。
大寒以后天气会变暖吗
大寒过后,天气总体呈变暖趋势,但过程并非直线回升,仍可能有冷空气波动。主要原因如下:
数九规律:大寒处于“四九”后期(“四九”通常为1月18日26日),之后进入“五九”(1月27日2月4日)。“冬九九歌”有“五九、六九河边望柳”的说法,意味着“五九”开始,大地辐射净吸收逐渐增多,气温逐步回升,万物开始萌动。
节气轮回:大寒是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,过后即为立春(约2月4日左右),标志着冬季结束、春季开始。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,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加,气候由冷转暖的大趋势确立。
短期波动:大寒后仍有强冷空气爆发的可能,导致气温短暂下降,但这种波动不影响整体变暖的趋势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