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地区田氏族谱全册

admin

黔南田氏自北宋起多次续修,关键节点与存佚线索如下(节选):

1153年(宋绍兴23年):黔南14世田祐恭创修宗谱。

1372年(明洪武5年):黔南22世田儒铭首次续修。

贵州地区田氏族谱全册

1700年(清康熙三十九年):沿河31世田景浩等续修《汝弼沿河支系谱》全一卷。

1707年(清康熙46年):黔南33世田茂颖续修宗谱。

1712年(清康熙51年):务川34世田仁造续修并撰《石马谱序》。

1740年(清乾隆6年):朗水35世田普修辑、田宏祚撰跋,俗称“官版”。

1856年(清咸丰6年):务川36世田太璞续修。

1867年(清同治5年):黔地39世田时中续修族谱。

1948年(民国37年):印江朗溪40世田应鋆、应铣等续修《茂能公支系族谱》共33卷。

近现代续修遍布黔、渝、川、湘等地,如2012年印江《23世茂能支系族谱》五卷、2016年铜梁《朗水田氏家谱》等,便于回溯贵州各支渊源与迁徙。上述条目可与各地家谱目录互证,用于确定本支承续与入黔节点。

二、世系总图与字派要点

世系总图(提要):黔南田氏世系自一世田宗显起至二十五世,框架清晰;其中所列“十字宗派”为1153年由宋高宗钦赐,自十六世“祖”字辈启用,常见用字为:“祖宗庆兴应 景儒茂仁宏”。各支在续修时或有变体(如“祖/大/太”“儒/维/士”),但凡见此十字者,多可判定为宗显祖后裔体系。总图并标注迁徙要点(如“分于四川”“分于鲜家坝”等),为跨省联宗提供线索。

字派示例(贵州多地):

贵阳息烽:仁洪太宗庆,兴应景维茂,时丰荣贵永,世裕德泽长。

遵义绥阳/汇川/红花岗等:仁洪太宗庆,兴应景维茂,时丰云贵永,世裕德泽长。

铜仁沿河:维茂仁宏大,佑儒祖宗庆,兴应佐朝廷,时丰荣贵永,世玉德久长。

黔南平塘:儒田仲光,仕纯明良,长发其祥,家有余庆,世代永昌。

毕节:仁洪太宗庆,兴应景维茂,荆树千年发,永远生举贡。

以上字派摘自多地谱牒与民间汇编,反映“同宗异派”在贵州的并存格局,可用于校核本支字辈与入黔年代的对应关系。

三、历史脉络与权威史料

入黔与土司:谱牒与学界普遍以隋开皇二年(582年)田宗显入黔为田氏在黔历史之始;唐宋间世守思州,至宋末元初势力臻于鼎盛。

谱载要点:思州田氏“历任九朝、辅君六十七主、世传土司二十六代”,对黔东政区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。

重大转折: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“沙坑之战”后,思州田琛、思南田宗鼑被执,次年诛于京,思州土司体系终结,随后区域进入“改土归流”进程。上述脉络在地方权威媒体与史志性文献中均有系统叙述,可与家谱互证年代与事件节点。

四、获取“全册”的可行路径

公藏与目录检索

优先查询省级与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、家谱特藏(如按“题名/责任者:田氏族谱/田祐恭/田宗显/思州/印江/沿河/务川”等关键词检索),并关注是否收录1740年“官版”沿河谱、1948年印江朗溪33卷本等关键版本。

民间与数字化渠道

关注家谱网站、宗亲联谊平台与数据库(如“华夏田氏网”等)已整理的世系总图与各地续谱序跋,常能定位到保管者或数字化影像线索。

实地走访与口述史

围绕黔东北(如沿河、印江、德江、思南、务川、凤冈)及黔东南(如岑巩注溪衙院一带)的传统聚居点,联系守谱户、祠堂管委会与修谱人,常可获取抄本、影印本或入谱登记方式。

入谱与补录

若为寻根续谱,建议按本支现用字派与迁徙线索,先完成“世系卡片—迁徙线图—祠墓碑刻拓片/照片—口述笔录”的资料包,再对接上列渠道申请入谱或比对合谱。

如需我按你的具体支系(如“沿河/印江/务川/思南/黔南朗水/铜仁”等)与已知字派、迁黔祖名讳,进一步定位最接近的“全册”版本与可影印件,请补充上述关键信息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