赏桂花、食桂花:秋分时节,南京城丹桂飘香,民间有赏桂花、食桂花的习俗。南京人爱桂花,历史悠久——1500年前南朝皇家宅邸就从湖南引种桂树,六朝后主陈叔宝为爱妃建造“桂宫”的故事流传至今。如今,灵谷寺的“金陵桂花王”、乌龙潭公园的400余年桂花树、民国林森别墅“桂林石屋”遗址(古称“桂岭”)仍是赏桂胜地。桂花不仅用于观赏,更融入日常饮食,如桂花酒酿、桂花糕等,是南京人的心头好,也用来招待远方客人。
吃桂花鸭(盐水鸭):老南京秋分时节有吃“桂花鸭”的传统。用普通盐水鸭以桂花卤入味,鸭肉肥而不腻、味美可口,符合“无鸭不成席”的南京饮食特色。此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,桂花卤的香气与鸭肉的鲜嫩完美融合,成为秋分餐桌上的经典菜品。
过“熬节”:农历八月十六是老南京特有的“熬节”。旧时受“男尊女卑”思想影响,中秋节当天做媳妇的只能与公婆、丈夫及子女团聚,无法回娘家。需等到八月十六,女儿们才会备上礼物,偕同夫君、孩子回娘家,与父母、手足相聚。因中秋节的月饼放置一天后不够新鲜,南京人有“熬节吃馊月饼”的说法,这一习俗也体现了南京人对家庭团聚的重视。
传统民俗活动:秋分时节,老南京还有一些传统民俗活动。比如“送秋牛”,民间艺人会将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及农夫耕田图样,制成“秋牛图”,挨家挨户赠送,同时说些秋耕吉祥话(如“秋耕顺利,五谷丰登”),俗称“说秋”;还有“粘雀子嘴”,用细竹叉扦住实心汤圆,插在田间地头,寓意“粘住雀子嘴,不让破坏庄稼”,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