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十大风俗:花灯璀璨

admin

元宵十大风俗之“花灯璀璨”:千年灯火的民俗传承

元宵节又称“灯节”,“花灯璀璨”是其更具辨识度的传统风俗,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光明、团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这一习俗历经两千余年演变,从宫廷祭祀到民间狂欢,从纸灯竹骨到现代光电,始终是元宵夜的核心符号。

一、花灯习俗的起源:从祭祀到民间的千年传承

元宵十大风俗:花灯璀璨

花灯习俗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。一说源于汉武帝对“太一神”(太阳神)的祭祀,正月十五夜在甘泉宫点燃盛大灯火,通宵达旦,形成早期张灯传统;另一说与佛教传入有关,东汉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“僧人观佛舍利、点灯敬佛”的做法,遂下令皇宫、寺庙点灯,并令士族庶民挂灯,使点灯习俗从宫廷走向民间。唐代时,佛教大兴,唐玄宗接受西域和尚请求,取消都城宵禁,点燃千盏华灯供佛,任人观赏,元宵张灯成为法定之事。宋代进一步发展,灯会规模扩大,出现“灯山”“灯楼”等大型灯饰,活动更趋民间化、民俗化。

二、花灯的类型:百花齐放的民间艺术

中国花灯种类繁多,按材质、工艺与地域可分为多个类别:

传统材质灯:早期用高粱杆、竹子做骨架,糊以各色纸张(如宣纸、绵纸),后来发展出纱灯(葛灯雏形,用麻织粗布 *** )、宫灯(以木材为框架,糊以丝绸、彩纸,绘有山水、人物、花鸟等图案,造型多样,如四方灯、六方灯、八角灯)、走马灯(利用热力驱动,灯内蜡烛燃烧产生气流,带动轮轴转动,烛光将剪纸影子投射在灯屏上,形成“走马”效果)等。

地域特色灯:广东东莞千角灯(宋代八角宫灯形式,有一千个角、一千盏灯,集书画、剪纸、刺绣于一体,寓意“千角千灯人丁兴旺”)、佛山彩灯(又称“灯色”,造型精巧秀丽,有大型彩灯、头牌灯、人物故事组灯等,融合扎作、灯笼工艺,是中国南方彩灯代表)、潮州花灯(分为屏灯与挂灯,屏灯集绘画、刺绣、泥塑、雕刻于一体,以历史故事为主题;挂灯有圆、方、梅、菱等造型,色彩艳丽)、忠信花灯(客家特色,以簕竹、苗竹和红、绿、白彩纸为材料,造型为八角柱式,装饰有神话传说、吉祥纹样,习俗包括“迎灯”“上灯”等环节)等。

现代创新灯:随着科技发展,花灯材质与工艺不断升级,出现了电灯、LED灯、激光灯等新型花灯,造型更趋新颖,如大型主题灯组(如恐龙、航天飞机、卡通人物)、互动式花灯(可通过手机控制灯光、声音),既保留了传统韵味,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。

三、花灯的文化内涵:光明与美好的象征

花灯不仅是装饰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:

祈求光明与丰收:古人认为灯火能驱赶黑暗、邪恶与灾害,带来光明与丰收。正月十五夜张灯,寓意“驱邪避凶”“迎接光明”,象征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象征子嗣繁衍:花灯被视为“生育吉祥物”,民间有“送花灯以祝生子”的习俗。部分地区有“走桥摸丁”的传统,“摸门钉”(“钉”与“丁”谐音)象征祈求男子、增添人口。

团圆与喜庆:元宵夜全家赏花灯、猜灯谜,象征家庭团圆、生活美满。灯火辉煌的夜晚,人们相聚在一起,共享天伦之乐,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与乡情。

四、经典花灯活动:全民参与的狂欢盛宴

故宫灯会:2019年故宫时隔200年再次悬挂宫灯,由四川自贡工匠与故宫工作人员合作,复原清代“鳌山灯棚”,用传统手工与现代技术重现古代紫禁城灯会盛景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。

自贡灯会:被誉为“天下之一灯”,以大型、综合、联动为特色,融合传统制灯工艺与现代科技,每年元宵节吸引数百万游客,成为全球知名的灯会品牌。

各地灯市:唐代长安灯市有“五万盏灯”“灯轮高二十丈”的壮观景象;宋代开封御街有“万盏彩灯垒成灯山”,游人如织;明代北京紫禁城有“鳌山灯棚”,灯辉熠熠;现代各地灯会(如南京夫子庙灯会、上海豫园灯会、广州天河灯会)各有特色,成为当地元宵节的重要活动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