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元旦:1月1日,放假1天。作为公历新年之一天,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,人们通常会通过聚会、跨年活动庆祝新一年到来。
2. 春节:农历正月初一,放假4天(除夕、正月初一至初三)。是中国最盛大、最传统的节日,象征团圆与新的开始,核心习俗包括贴春联、吃年夜饭、守岁、拜年、发压岁钱等。
3. 清明节:农历清明当日,放假1天。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纪念意义,既是踏青郊游的“踏青节”,也是祭扫祖先坟墓、缅怀先烈的日子。
4. 劳动节:5月1日,放假2天(调休后通常为5天)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,人们会利用假期休息或参与休闲活动。
5. 端午节:农历五月初五,放假1天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,习俗有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艾草菖蒲等。
6. 中秋节:农历八月十五,放假1天。象征团圆的节日,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月饼、赏月,部分地区还有燃灯、猜灯谜等活动。
7. 国庆节:10月1日至3日,放假3天(调休后通常为7天)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,是全国性的长假,人们常选择旅游、家庭聚会等方式度过。
二、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
1. 妇女节(3月8日):妇女放假半天。旨在庆祝妇女在经济、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贡献,部分地区或单位会组织女性主题活动。
2. 青年节(5月4日):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。纪念五四运动,弘扬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的五四精神,常见于学校、企业的青年活动。
3. 儿童节(6月1日):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。保障儿童权益,学校通常会举办文艺演出、游园活动等。
4. 中国人民 *** 建军纪念日(8月1日):现役军人放假半天。纪念南昌起义,表彰军队的贡献,军队内部会开展庆祝活动。
三、传统节日(非法定但广泛庆祝)
1. 元宵节:农历正月十五,无固定假期。春节后的之一个重要节日,习俗有吃元宵(汤圆)、赏花灯、猜灯谜、舞龙舞狮等,象征团圆美满。
2. 龙抬头(农历二月初二):无固定假期。又称“春耕节”,象征万物复苏,习俗有剃龙头(理发)、吃龙耳(饺子)、吃龙鳞(春饼)等,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。
3. 七夕节:农历七月初七,无固定假期。中国传统情人节,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,习俗有乞巧(穿针引线)、拜织女、吃巧果等,现多被视为情侣约会的日子。
4. 中元节:农历七月十五,无固定假期。又称“鬼节”,是祭奠祖先、缅怀逝者的日子,习俗有烧纸钱、放河灯、供奉祭品等。
5. 重阳节:农历九月初九,无固定假期。又称“老人节”,倡导尊老敬老,习俗有登高望远、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。
四、国际节日(部分被广泛接受)
1. 情人节(2月14日):无固定假期。起源于西方,象征爱情,情侣们会互赠礼物(如巧克力、鲜花)、共进晚餐。
2. 母亲节(5月第二个星期日):无固定假期。感恩母亲的节日,人们通常会送花(如康乃馨)、写贺卡、陪母亲吃饭。
3. 父亲节(6月第三个星期日):无固定假期。感恩父亲的节日,习俗与母亲节类似,常见礼物有领带、手表等。
4. 万圣节(11月1日):无固定假期。起源于西方的“鬼节”,现多为儿童装扮成各种角色“不给糖就捣蛋”,成年人也会举办化妆舞会。
5. 圣诞节(12月25日):无固定假期。西方最重要的节日,象征诞生,习俗有装饰圣诞树、挂圣诞袜、交换礼物、家庭聚餐等,部分地区会举行宗教仪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