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兼具自然节气与农耕节令的重要节点,此时气温回升、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,民间流传大量与农事操作相关的谚语:
播种类:“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”“清明谷雨两相连,浸种耕种莫迟延”“清明种瓜,船装车拉”“清明到,麦苗喝足又吃饱”“地温稳定十三度,抓紧时机播春棉”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。这些谚语强调清明前后是瓜菜、豆类、棉花、林木等作物的更佳播种期,需及时翻耕土地、抢种作物。
麦田管理类:“清明肥饫饱,瘦苗能长好”“清明堆足肥,水稻有根底”“清明喂个饱,瘦苗能转好”“清明不上粪,越长越短劲”。此时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,需追施肥料、划锄松土,促进苗情转化,为后期丰收奠定基础。
其他作物类:“清明高粱谷雨谷,立夏芝麻小满黍”“高粱早播秸秆硬,谷子早播多发病”“种在清明前,叶大皮厚又耐旱”。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,提醒合理安排播种时间,如高粱、谷子需适时早播,则宜在清明前播种。
二、清明气象谚语(天气预测类)
清明时节的天气变化对后续农事活动影响较大,民间通过观察此时的天气特征,出许多预测后续气候的谚语:
降水与持续:“雨打清明前,春雨定频繁”“阴雨下了清明节,断断续续三个月”“清明难得晴,谷雨难得阴”“清明雨星星,一棵高粱打一升”。若清明前或清明期间降雨较多,预示后续春雨频繁,需防范持续降水对春播的影响。
晴雨与收成:“清明宜晴,谷雨宜雨”“清明无雨旱黄梅,清明有雨水黄梅”“清明晒干柳,馒头撑煞狗”“清明晒到杨柳枯,只有白面呒不麸”。清明晴天有利于春播和作物生长,若此时天气晴好、气温升高,预示当年梅雨季节雨水充足,粮食收成较好。
气温与灾害:“清明冷,好年景”“清明一吹西北风,当年天旱黄风多”“清明北风十天寒,春霜结束在眼前”“清明刮动土,要刮四十五”。清明低温可抑制病虫害滋生,若吹西北风则预示后续可能出现干旱;若气温回升过快,需防范“倒春寒”对早播作物的伤害。
物候关联: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“二月清明青见青,三月清明偏勿青”。前者说明清明后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谷雨后霜冻结束;后者则根据清明日期的早晚(农历二月或三月),预测当年小麦的长势,二月清明时小麦生长较快,三月清明则可能因气温较低导致长势偏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