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结婚礼金的讲究主要涵盖金额、数字寓意、赠送方式、时间节点及特殊角色处理等方面,以下是具体细节:
1. 金额讲究:量力而行,兼顾关系
礼金金额需结合与新人的亲疏关系及自身经济能力确定。普通同事、朋友可选择200300元(关系较好可适当增加,如凑成吉利数字);死党、发小通常不少于600元(视经济情况可更高);亲戚长辈则需1000元以上(关系特别亲近的可能上万,如姑姑、舅舅等)。若新人曾参加过你的婚礼,回礼金额一般不少于对方所送礼金,遵循“礼尚往来”的传统。
2. 数字寓意:讨彩头,避禁忌
礼金数字需成双(象征“好事成双”),优先选择带6、8的吉利数字,如:
600元:寓意“六六大顺”,夫妻生活顺遂圆满;
800元/888元:“8”谐音“发”,象征发财、顺利;
1314元:“一生一世”,祝福新人爱情永恒;
1688元:“一路发发”,寓意婚后财运亨通。
需避开的禁忌数字:含“3”(谐音“散”,象征分离)、含“4”(谐音“死”,不吉利)、含“5”(部分地区忌“无”,担心“无子”)、含“7”(部分地区忌讳,源于古代“七出”之说)。
3. 赠送方式:当面交付,署名留痕
常规流程:婚礼当天在宴会厅门口签到台统一交礼金、留姓名(便于新人统计);若错过签到,可在新人招呼宾客时或敬酒时亲手递交(避免代转,显得诚意不足)。
红包书写:红包背面务必写上祝福语(如“新婚快乐,永结同心”“白头偕老,幸福美满”)及自己的名字(如“闺蜜:小芳”“同事:李明”),防止新人忙碌后忘记送礼人。
4. 时间节点:婚礼当天为主,避免延迟
礼金通常在婚礼当天送出,更佳时机为:
新人招呼宾客时(如进门寒暄);
新人敬酒时(趁道喜之机递上)。
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场,可提前转账(备注“婚礼礼金”)或委托亲友代交,但需提前告知新人。
5. 特殊角色:伴郎伴娘可免礼金
伴郎、伴娘作为新人婚礼的核心协助者,一般无需送礼金(若关系极好,可送实用礼物替代,如情侣饰品、家居摆件),体现关系的灵活性。
6. 地域特色:兼顾当地习俗
不同地区可能有额外讲究,如:
浙江农村:男方家亲戚需在婚礼前送“彩礼”(含猪肉、鱼、酒、糕及红包);
河南南阳:定亲时男方送“三金”(金项链、金戒指、金耳环)及一万一千一百元礼金(象征“万里挑一”);
广东潮汕:男方家亲戚送鸡(象征“吉祥”);
福建闽南:送“喜饼”和“喜糖”(分享喜悦)。
以上讲究均围绕“祝福新人”“遵循传统”“表达诚意”展开,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,核心是让新人感受到你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