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行星2025或撞地球”的说法不符合现有科学观测结果。截至2025年10月,没有权威天文机构确认2025年将有行星撞击地球。近期引发关注的近地天体是2024 YR4小行星(直径约40100米,相当于一座足球场大小),其潜在撞击风险发生在2032年12月22日,而非2025年。
2024 YR4小行星的基本情况
2024年12月27日,智利的“小行星地面撞击最后警报系统”首次发现2024 YR4。其轨道周期约4年,每4年穿越地球轨道一次。由于发现时间较短(不足两个月),初始轨道计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导致撞击概率动态变化:最初估计撞击概率为1%,后续欧洲航天局(ESA)将概率升至1.6%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进一步更新为2%2.3%。
撞击概率的变化原因
小行星撞击概率的波动主要源于观测数据有限。目前对2024 YR4的观测时间较短,无法完全确定其轨道细节。随着后续观测(如2028年其再次接近地球时的雷达测量),轨道模型将更精确,概率可能下降甚至归零(类似2004年“阿波菲斯”小行星的概率变化)。
潜在影响与应对措施
若2024 YR4撞击地球,其破坏程度取决于撞击位置:
陆地撞击:可能摧毁中等城市面积的区域(如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摧毁2000平方公里针叶林);
海洋撞击:可能引发海啸,影响沿海城市。
为应对潜在威胁,联合国首次启动《行星安全协议》,核心内容包括:建立统一监测 *** 、制定紧急响应计划、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。人类现有动能撞击技术(如2022年NASA“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”任务)已验证可改变小行星轨道,中国也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(“伴飞+撞击+伴飞”模式)。
结论
2025年并无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,近期传闻均源于对2024 YR4小行星的误解。公众无需过度恐慌,天文学家正在通过持续观测和先进技术,全力保障地球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