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襁褓”读作qiǎng bǎo(均为第三声)。其中,“襁”字读音易被误读为“qiáng”(如“强壮”的“强”),但根据《广韵》《唐韵》等古代字书及现代权威字典(如《新华字典》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),“襁”的标准读音为“qiǎng”,与“勉强”“襁负”等词中的“襁”同音;“褓”字读音为“bǎo”,与“宝宝”“保育”等词中的“宝”同音。
二、“襁褓之中”的含义
“襁褓”本指古代包裹婴儿的专用物品,由两部分组成:“襁”是用宽布带制成的背带(用于将婴儿固定在背上,方便大人劳作),“褓”是用柔软布料制成的小被子(用于包裹婴儿,保暖并模拟子宫环境,给予安全感)。二者组合后,“襁褓”逐渐引申为婴儿时期(特指1岁以下的幼童阶段,此时婴儿需完全依赖成人照顾,处于生命最脆弱的时期)。
“襁褓之中”是“襁褓”的常见用法,字面意思是“处于包裹婴儿的布被或背带之中”,实际使用时多用来比喻事物处于初始、未成熟或需要保护的阶段。例如:
形容婴儿:“这个刚满月的孩子还在襁褓之中,每晚都要醒好几次吃奶”;
比喻新生事物:“这家人工智能公司尚在襁褓之中,但其技术潜力已引起行业关注”;
描述抽象状态:“他的创业想法还处于襁褓之中,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完善”。
补充说明
“襁褓”一词的文化内涵丰富,不仅体现了古代育儿方式的智慧(如用背带解放双手、用被子保护婴儿),还承载着对“初生”“脆弱”“需要呵护”的情感共鸣。在现代语境中,其引申义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本义,成为描述“初始状态”的经典词汇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