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爻断官司 如何用六爻断官司

admin

六爻断官司以“爻象对应人事”为核心,通过用神分析(代表诉讼相关方的爻)、五行生克(判断力量强弱)、卦象组合(推断趋势)三大逻辑展开。其中,用神是断卦的基础,需根据求测者身份(原告/被告)选择;五行旺衰决定各方力量对比;卦象则补充细节(如起因、结果)。

二、关键用神与六亲取象

1. 核心用神

六爻断官司 如何用六爻断官司

世爻:代表自己(求测者),其旺衰直接反映自身在诉讼中的力量;若世爻旬空,可能表示心不实(如想撤诉)或信心不足。

应爻:代表对方(原告/被告),其旺衰反映对方的力量;若应爻旬空,可能表示对方无意争讼或躲避。

官鬼:代表官司本身(如法官、诉讼进程、罪责),是断官司的核心用神之一。官鬼旺相或发动,往往表示官司纠缠不清;若官鬼克世爻,需警惕不利结果(如败诉)。

父母爻:代表证据、文书(如诉状、合同、判决书),其旺衰反映证据的充分性;若父母爻休囚或无父母爻,可能证据不足,无法立案。

子孙爻:代表和解、调解(如第三方调解、撤诉),是“解除官司的喜神”。若子孙爻旺动,官司易有和解之象。

2. 辅助六亲

妻财爻:代表理(如官司中的合理性)、诉讼费;财爻持世(在自己一方)表示有理,财爻旺相更利。

兄弟爻:代表阻碍、破财、小人(如律师费、对方贿赂);兄弟爻发动,往往表示诉讼中会破财或遇到阻碍。

三、官司起因与双方身份判断

1. 官司起因

通过动爻(变化的爻)及世、应爻的六神判断:

动爻所在爻的六神:如兄弟爻动临朱雀,可能因朋友纠纷、经济纠纷或口舌引起;妻财爻动临朱雀,可能因钱财、买卖或女人引起;官鬼爻动临青龙,可能因酒色、喜事或婚姻引起。

世、应爻的六神:如世爻临勾陈,可能因田地、房屋或合伙纠纷引起;应爻临玄武,可能因小人、受贿或隐私问题引起。

2. 原告与被告判断

世应动静:世动为原告,应动为被告(主动发起诉讼的一方);若世应均未动,可能表示双方尚未正式起诉。

五行生克:世克应为原告(我方有能力克制对方),应克世为被告(对方有能力克制我方);若世应比和(力量相当),可能有和解之象。

动爻位置:动爻在世方(自己一方),世爻为原告;动爻在应方(对方一方),应爻为原告;动爻多的一方,更可能作为原告。

四、胜负趋势判断要点

1. 旺衰对比

世、应爻的旺衰是判断胜负的核心:旺者胜,衰者败(无论世应临何六亲)。例如,世爻旺相(得日月生扶)而应爻休囚(受日月克制),我方胜算大;反之,应爻旺相而我方衰弱,对方占优。

2. 官鬼爻的作用

官鬼克谁,谁输:若官鬼爻发动克世爻,我方易输;若克应爻,对方易输。若官鬼爻旺相且克世爻,需警惕败诉;若官鬼爻休囚或被克,我方有利。

官爻多现:卦中出现多个官爻,可能表示官司升级(如上诉、反复)或涉及多方纠纷。

3. 特殊爻象

世爻旬空:我方可能撤诉或信心不足,官司难以为继;应爻旬空,对方可能躲避或无意争讼。

官鬼伏藏:官鬼爻伏于世爻或应爻之下,表示官司难解(如拖延、反复);若伏藏的官鬼临旺相,待其透出时(如逢值),官司可能再次爆发。

六合/六冲卦:六合卦(如乾卦与坤卦合)表示官司难解(如拖延、牵连多);六冲卦(如乾卦与坤卦冲)表示官司易解(如快速结案),但需结合旺衰判断输赢。

五、细节信息推断

1. 官司起因

通过官鬼爻的六神判断:

官鬼临青龙:因酒色、喜事、婚姻引起;

官鬼临玄武:因小人、受贿、隐私问题引起;

官鬼临勾陈:因田地、房屋、合伙纠纷引起;

官鬼临腾蛇:因口舌、冤枉、无理取闹引起;

官鬼临白虎:因丧事、病伤、斗殴引起;

官鬼临朱雀:因文书、账目、名誉侵权引起。

2. 证人情况

间爻(世爻与应爻之间的爻,通常为二爻与四爻、三爻与五爻)代表证人:

间爻生世爻:证人利我(如作证支持我方);

间爻生应爻:证人利他(如作证支持对方);

间爻发动冲克世爻:证人可能勒索我方(如索要钱财);

间爻发动冲克应爻:证人可能勒索对方。

3. 结果趋势

和解之象:世爻与应爻比和(力量相当)、生合(如世爻生应爻,我方主动求和;应爻生世爻,对方主动求和);子孙爻旺动(如子孙爻发动,表示有调解人介入)。

牢狱风险:用神(如世爻、自己爻)见三刑(如子卯刑、寅巳刑)、入墓(如世爻入墓于辰戌丑未),或官鬼爻旺相克世爻,可能面临牢狱之灾;若用神旺相且不受克,可避免。

六、注意事项

1. 旺衰优先:世爻克应爻≠我方必胜,应爻克世爻≠对方必胜;需重点看旺衰(如世爻旺相克衰弱应爻,我方胜;世爻衰弱克旺相应爻,我方败)。

2. 灵活应变:六爻是辅助工具,需结合实际情况(如证据充分性、律师能力、法律规定)判断,不可完全依赖卦象。

3. 心诚则灵:起卦时需诚心默念所求之事,避免杂念干扰,否则可能影响卦象的准确性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