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暑的气候特点 处暑有什么农事活动

admin

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其气候核心特征为“暑气渐消、秋凉渐显”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
1. 昼夜温差显著增大:处暑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,北方冷空气逐渐活跃,加上夏季风逐步南退,白天受暖湿气流影响仍较炎热,但夜晚地面散热加快,气温明显下降,昼夜温差普遍可达10℃以上,民间素有“早穿皮袄午穿纱,围着火炉吃西瓜”的说法(尤其北方地区更为明显)。

2. 气温整体呈下降趋势: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立秋时节下降1.5℃左右,华北、东北、西北等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520℃之间,已进入凉爽秋季;南方地区虽仍受夏季风残留影响,气温仍在25℃以上,但“秋老虎”(短期回热天气)已呈强之末,持续时间较短。

处暑的气候特点 处暑有什么农事活动

3. 降水与湿度变化:处暑后,全国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,但区域差异较大。华南地区因雨带东移,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转为东多西少,但仍需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雨;西南、华西地区受地形与副热带高压影响,易出现雷暴雨;西北、东北地区降水进一步减少(多在4060mm之间),空气干燥;南方部分地区虽有“秋绵雨”(如“三伏适已过,骄阳化为霖”),但强度较夏季明显减弱。

4. 秋燥现象凸显:随着气温下降、湿度降低,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,人体易出现口鼻干燥、咽干唇焦、皮肤紧绷等“燥症”,需注意补充水分与润肺食物。

处暑的主要农事活动

处暑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转折期,标志着“夏忙”渐收尾、“秋忙”正开启,农事活动围绕“收获成熟作物、管护晚秋作物、准备秋冬种植”展开:

1. 收获成熟作物:北方地区的高粱、玉米、棉花等作物进入成熟期,需及时收割晾晒,防止倒伏霉变(如“处暑满地黄,家家修廪仓”“处暑高粱遍拿镰”);南方地区的中稻(尤其是双季晚稻)正值灌浆关键期,需保证水分供应(如“处暑雨如金,粒粒皆饱满”),确保稻粒饱满。

2. 管护晚秋作物:南方地区抓紧播种白菜、萝卜、秋菜等秋冬蔬菜(如“处暑种荞,白露看苗”“立秋处暑快,边种蔬菜边管粮”),做好抗旱、追肥、中耕除草与病虫害防治(如“八月立秋处暑快,边种蔬菜边管粮,防害治虫田管理”);东北地区则侧重整地与积肥(如“吉林:立秋处暑在八月,拔草放垄晒水田”),为秋冬种植做准备。

3. 经济作物管理:经济作物如棉花需及时整枝、打顶(如“河北:棉花整枝,适时打顶”“山西:晋中棉花打顶柯”),提高棉铃品质;水果(如梨、葡萄、苹果)进入果实膨大后期,需加强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(如防治炭疽病、食心虫),确保果实成熟度与品质。

4. 病虫害防治:处暑前后是病虫害高发期(如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棉铃虫、蔬菜蚜虫),需采用生物防治(如释放天敌)、化学药剂(如吡虫啉、阿维菌素)或物理防治(如诱虫灯)相结合的方式,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损害(如“各种害虫,综合预防”)。

5. 准备秋冬种植:北方地区利用晴好天气深耕土地(如“山东:深耕整地种秋菜”),施入有机肥(如农家肥、堆肥),改善土壤结构;南方地区则开始培育秋冬蔬菜苗(如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),采用大棚或小拱棚育苗,防雨、防晒、防虫,确保苗齐苗壮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