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过礼需要注意什么

admin

“过礼”又称过大礼/下聘/纳征,是婚前最重要的礼节之一,核心是以礼金与礼品表达尊重与诚意,并与女方家庭就婚礼细节进行确认。现代多在婚礼前15—20天进行,也可由双方协商在确定结婚时即择吉日完成。部分地区与家庭会将其视同“订婚”仪式的一部分。

二 礼物与礼金的准备

礼金与数量

结婚过礼需要注意什么

礼金数额由双方事先沟通并写入礼单,务必做到双数(寓意成双成对),量力而行,避免攀比。

常见礼品清单(按地区习俗择要准备)

礼饼(如一担)、海味(四式/六式/八式,如鲍鱼、蚝豉、元贝、冬菇、海参、鱿鱼、虾米、鱼翅、鱼肚等)、三牲(如生鸡两对、猪肉三至五斤)、鱼(取“有声气”之意)、酒(洋酒或米酒四支)、四京果(荔枝干、龙眼干、核桃干、生花生)、生果、茶叶与芝麻(有“不移”之意)、帖盒(内含莲子、百合、青缕、扁柏、槟榔、红豆、绿豆、白豆、谷子、蜜枣、红枣、生花生、核桃、桂圆干、红豆绳、利是、聘金、饰金等)、老椰子(两对,寓意“有爷有子”)、对联/喜字等。

现代家庭常从上述清单中择要精简,更注重心意与实用。

礼品包装与呈现

优先选择红色或吉祥色系礼盒,整洁美观,便于清点与搬运;礼单上清晰标注品名与数量,便于双方留存。

三 人员与流程要点

随行人员

男方父母到场体现尊重;可邀请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或叔伯兄弟同行;如为媒妁之言,可请媒人同往。

同行中宜有全福之人(指父母、配偶、子女皆在的女性长辈),常见为两位或四位,寓意添福添喜。

当天流程(可按当地习惯微调)

提前择吉日与时辰;由媒人或长辈沟通礼单与礼金明细;

男方携礼上门,女方长辈点收并回礼;

双方家长互致吉利话,可试戴金饰、合影留念;

当场或随后商定婚期与若干婚礼事项(如“请日”“安床”等)。

礼节与沟通

全程注意礼貌与分寸,用语得体;礼品与礼金的数目与规格事先说清,避免误会;尊重双方老礼与禁忌,但不过度拘泥。

四 回礼与禁忌

女方回礼常见

茶叶与生果(如荔枝干、龙眼干、核桃干、生花生)、莲藕、扁柏、芋头、姜、石榴各一对、长裤(寓意“长命富贵”)、皮带/银包/鞋(谐音“偕老”)、礼金、面条两包(寓意“长长久久”)、糖果/白糖(寓意“甜甜蜜蜜”)、礼盒(营养品、糕点、牛奶等,偏好红色包装)。

回礼以心意与家庭实际为先,可参考当地风俗灵活调整。

数字与礼俗

坚持双数原则;礼品尽量成对出现;避免不吉数字与谐音。

预算与节俭

倡导量力而行、节俭适度,重在礼到情到,避免因“面子”造成负担。

沟通与确认

礼单、礼金、回礼、婚期等关键事项形成书面清单并双方确认,必要时拍照存档,便于后续执行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