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

admin

羌历年是羌族最隆重、最核心的传统节日,羌语称“日美吉”(意为“吉祥欢乐的节日”),时间为农历十月初一(对应羌族传统十月太阳历的新年)。节期一般为35天,部分村寨会延续至十月初十。

节日起源与羌族农耕文化密切相关,秋收完毕后,人们通过祭祀、歌舞庆祝丰收,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人畜兴旺。核心习俗包括:集体祭祀(全寨到神树林或寨庙祭祀天神、山神、寨神,由“释比”主持,杀羊、鸡献祭,念诵史诗);家庭团聚(家人返乡,杀猪宰羊,做“瓦达”(大蒸饺)、煮猪膘,分羊肉给各家);歌舞狂欢(喝咂酒、跳莎朗(锅庄舞)、皮鼓舞,有的地方还跳“盔甲舞”);走亲访友(相互迎请,送礼道贺)。

2. 瓦尔俄足节(妇女节/领歌节)

羌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

瓦尔俄足节又称“羌族妇女节”“领歌节”,是羌族女性专属的传统节日,主要流行于汶川、理县、茂县的高半山羌寨(如茂县曲谷河西寨)。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,节期持续3天。

节日传说源于纪念主管歌舞的“莎朗女神”,旨在传承羌族女性文化与歌舞技艺。核心习俗包括:祭祀女神(五月初三,妇女代表到山上塔前祭祀“汝米珠”女神,祈求歌舞灵感);歌舞巡游(次日,妇女们穿华丽盛装,挨家挨户跳古歌舞,男人负责料理家务、接待客人);传承技艺(老妇向少女传授羌绣、民歌、舞蹈等传统技艺)。

3. 祭山会(敬山节/祭天会)

祭山会是羌族祭祀神灵、祈求丰年的重要节日,以寨为单位举行,时间多在农历正月、五月或十月(不同村寨略有差异)。

节日主题是“敬天、敬地、敬山神”,核心习俗包括:集体祭祀(全寨男性(部分地区允许未婚女性)身着盛装,携酒、肉、馍等祭品,到村寨附近的“神树林”或山神庙,由“释比”主持仪式,杀牲(羊、猪)献祭,念诵祝词,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);盟誓村规(祭祀后,全寨人共盟誓言,遵守传统道德与村规民约);欢宴歌舞(祭祀完毕,集体宴饮,跳莎朗、唱酒歌,庆祝丰收)。

4. 牛王会

牛王会是羌族感恩耕牛、祈求六畜兴旺的传统节日,时间为农历十一月一日(部分村寨在农历十月初一,与羌年合并)。

节日源于羌族农耕生活对耕牛的依赖,认为耕牛是“衣食父母”。核心习俗包括:让耕牛休息(全天不役使耕牛,喂以面馍、麦草);装饰耕牛(用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,或给牛挂红、擦猪油/酥油,将牛角擦亮);祭祀牛王(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,宰羊、鸡献祭,祈求牛王爷保佑耕牛平安、无瘟疫)。

5. 春节(融入本民族特色)

春节虽非羌族原生传统节日,但羌族将其与本民族习俗结合,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羌族春节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,节期一般35天。

核心习俗包括:坐初一(以一寨或相邻几寨为单位,“坐初一”的寨子早饭后自带酒肉、香烛到固定地点聚会,共同娱乐、欢宴,枪炮声不断,直至黄昏鸣炮归家);吃年饭(初二开始,全寨挨家轮流请吃年饭,50年代后改为请部分客人,保留热闹氛围);融入本民族元素(如跳莎朗、唱酒歌、喝咂酒,部分村寨还保留祭天神、山神的仪式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