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在古文中的意思 吉在文言文的意思

admin

“吉”是古文中常见的会意字,其字形与含义的演变贯穿了对“美好、顺遂”的早期认知,主要包含以下几类核心义项:

1. 本义:吉祥、吉利(与“凶”相对)

“吉”的甲骨文字形上部为“玉圭”(古代礼器,象征美好与权威),下部为“口”(表示祈福或宣告),合起来表示“以玉圭祈福,避免灾祸”,本义即为“吉祥、吉利”。这一含义是“吉”最核心的语义,贯穿古文始终。

吉在古文中的意思 吉在文言文的意思

例:“安贞吉”(《易·坤》),意为“安定守正则吉祥”;

例:“吉哉”(《书·皋谟》),直接赞颂“吉利啊”;

例:“趋吉避凶”(成语,出自《荀子·修身》“应之以治则吉,应之以乱则凶”),意为“趋向吉利、避开凶险”。

2. 引申义:善、美(形容品质或状态)

由“吉祥”引申为“善、美”,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美好特质。

形容人:如“吉人”(善良、有才德的人),“吉士”(古时对男子的美称,引申为贤能之人);

形容事:如“吉事”(吉庆之事,如婚礼、祭祀),“吉礼”(古代五礼之一,指祭祀鬼神的礼仪);

形容言辞:如“吉人之辞寡”(《易·系辞》),意为“善良的人言辞少而精”。

3. 名词用法:特定场景的指代

“吉”在古文中还可作为名词,指代与“吉利、善”相关的具体事物或时间:

朔日:农历每月初一,如“吉月”(《论语·乡党》“吉月,必朝服而朝”),指正月初一;

婚礼:如“吉席”(婚礼宴席)、“吉期”(结婚的吉日);

古代祭祀礼仪:为“五礼”(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)之一,指祭祀鬼神的仪式,如“吉巳”(皇后于季春三月巳日躬亲蚕桑的仪式,因需卜吉而称)。

补充:字形演变的小知识

“吉”的字形从甲骨文到楷书,上部始终保留了“玉圭”的抽象形态(从“士”而非“土”,《说文解字》明确“吉”从“士”),体现了古人对“玉”的崇拜(认为玉有“坚实、美好”的品德),这也是“吉”字“吉祥”本义的重要视觉载体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