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方送聘礼有什么讲究

admin

名称与地位:送聘礼又称过大礼/纳征,是传统婚礼“六礼”中的第四礼,标志着婚约正式确立。

时间安排:多在婚礼前15—20天择吉日进行;若未设订婚宴,也可在订婚当天或婚前1天完成,具体以双方家境与当地习俗协商为准。

二 礼品清单与寓意

男方送聘礼有什么讲究

传统大类(按地区丰俭而行):

聘金(礼金)

礼饼(常见“一担”约50公斤)

海味(分四式/六式/八式,常含寓意“发财”的发菜)

三牲(常见为鸡两对〔两雄两雌〕;如父母不全,可减至一对)

鱼(大鱼或鲮鱼,寓意“有头有尾、年年有余”)

椰子(通常两对,寓意“有爷有子”)

酒(常备四支)

四京果(荔枝干、龙眼干、合桃干、连壳花生)

生果(取“生生猛猛”之意)

茶叶与芝麻(“油麻茶礼”,寓意守信不移)

帖盒(内装莲子、百合、青缕、扁柏、槟榔两对、芝麻、红豆、绿豆、红枣、核桃干、龙眼干等,另含利是、聘金、饰金等)

香炮镯金(香、炮、龙凤成对喜镯)

斗二米(糯米12斤+砂糖3.2斤,用于做汤圆,寓意圆满甜蜜)

现代常见替代与补充:部分地区仍保留“三金/五金”(金项链、耳环、手镯等)等首饰,礼饼与礼金数额依双方经济条件与地方习惯量力而行。

三 送礼流程与礼仪

前期准备:择吉日与吉时;提前与女方确认礼品清单、数量与回礼安排。

人员与到场:常见由媒人陪同,或由两位或四位“全福女性”亲属(有配偶、子女,且公婆、父母均在)与男方一同前往;不少地区讲究双方父母在场。

递交与点收:礼品成双呈送,由女家长辈点收;部分地区会当场为新娘试戴金饰并说吉祥话。

文书与礼数:传统“三书”(聘书、礼书、迎书)完备更显郑重;全程用语恭敬、礼数周全。

后续礼俗:礼成后常见安排有安床(婚前1—2天,床上撒红枣、桂圆、喜果等)、上头(婚前择吉时)等,均宜择吉时进行。

四 数字禁忌与人员选择

数字讲究:礼金与数量宜取双数(寓意“好事成双”),常见吉利数字含6、8、9;尽量避开“4”(谐音不吉)。部分地区偏好如10001(万里挑一)、1001(千里挑一)等寓意号。

送礼人数:常见2、4、6人等双数同行;由父母、媒人或平辈亲友皆可,重在郑重与尊重。

沟通与尊重:提前了解女方家风与地方习俗,尊重对方意见与感受,避免攀比与过度炫耀。

五 地域差异与理性提醒

地域差异:各地礼数与称谓不同,如京津有“小定/大定”,湖广流行“行茶礼”,江南多见“文定”等,礼品与流程会随地域习惯调整。

理性彩礼:高额彩礼易引发纠纷。2024年更高人民法院发布涉彩礼纠纷司法解释,明确可依法处理退赔情形;同时多地推进移风易俗。公开调研显示,2024年全国彩礼金额平均约12.27万元,但地区差异显著,应以双方实际与协商为先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