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并不等于气象学上的入秋。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多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或8日,表示秋季的开始与暑热渐收的趋势;而气象学上判定入秋的标准是:某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℃以下,这一刻才算真正进入秋季。由于我国地域广阔,立秋时多数地区仍处炎热之中,常伴有“秋老虎”。
为什么立秋不等于入秋
立秋属于天文学与物候意义上的节气,反映的是季节转换的节点;入秋则是按气温阈值判定的气候学概念,二者口径不同。
立秋通常处于中伏与末伏之间,地表仍储存大量热量,气温下降不明显,昼夜温差开始变大,体感由闷热转向干爽,但整体仍偏热。
我国各地入秋时间差异大:黑龙江、新疆北部多在立秋后的8月中旬入秋;北京约在9月初;秦淮一带多在9月中旬;到浙江丽水、江西南昌、湖南衡阳一线常在10月初;雷州半岛约在11月上中旬;而海南三亚(崖县)往往要到新年前后才明显感到秋意。
立秋的时令特点
含义与三候:立秋的“立”为开始,“秋”有“揫敛”之意,指万物由繁茂转向收敛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概括其意;民间常以“一候凉风至、二候白露降、三候寒蝉鸣”来描述立秋后的典型物候变化。
体感变化:虽仍偏热,但“温和湿、雨和热、高温与闷热”开始分离,昼夜温差增大,降雨的频率与强度较盛夏有所减弱,整体舒适度逐步改善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