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夏是公历5月5日(星期一),对应的农历为二零二五年四月初八。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之一个节气,标志着春季结束、夏季开始。
立夏与夏至的核心区别
1. 时间差异
立夏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,是夏季的起始节气;夏至则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,是夏季的中间节气(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的日子)。
2. 天文意义不同
立夏时,太阳到达黄经45度,象征春季向夏季的过渡;夏至时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全年最北端(北回归线),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最长(如北京2025年夏至白昼约15小时),此后白昼逐渐变短。
3. 气候特征区别
立夏时节,气温逐渐升高但尚未达到峰值,早晚温差仍较大(尤其北方),降水逐渐增多,南方部分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前期;夏至时节,气温升至全年较高水平(北方多地突破35℃),降水更加集中,南方易出现暴雨、洪涝等极端天气,同时雷暴、强对流天气频繁。
4. 习俗差异
立夏有“称体重”“吃立夏蛋”“斗蛋游戏”等习俗,寓意祈求夏季健康(如“立夏称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”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);夏至则有“吃面”(尝新麦、降温)、“祭祖”(表达对祖先的怀念)、“赠送折扇脂粉”(清凉防暑)等习俗,部分地区保留着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传统。
5. 农事活动差异
立夏是春耕与夏收的分界点,此时农民开始种植夏季作物(如稻谷、玉米、豆类),需应对多变天气(抢收小春作物、栽插大春作物);夏至时,农作物进入生长鼎盛期,需加强田间管理(如防旱、防病虫害),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,提醒人们关注季节变化对农事的影响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