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月二十三糖瓜粘歌谣 腊月二十三顺口溜

admin

1. 经典腊八启年顺口溜(含“糖瓜粘”)

这是流传最广的春节筹备顺口溜,从腊八切入,串联起腊月二十三及后续的迎新活动,其中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是最核心的灶王祭俗节点:

“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;腊八粥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;二十三,糖瓜粘,打发灶王爷上了天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去买肉;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。”

腊月二十三糖瓜粘歌谣 腊月二十三顺口溜

这首顺口溜以孩子的视角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从腊八到春节的忙碌与期待,“糖瓜粘”的习俗被自然融入,成为新年开场的标志性事件。

2. 祭灶主题短顺口溜

这类顺口溜聚焦“腊月二十三祭灶”的具体场景,语言更简洁,直接点出祭灶的目的与仪式感:

“腊月二十三,呀呀呦,家家祭灶,送神上天。”(突出祭灶的时间与仪式开始的信号)

“灶王爷,本姓张,骑着马,挎着枪,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。”(用诙谐的语言描述灶王爷的形象,寄托“上天言好事”的美好愿望)

“二十三,祭灶王,孩童欢笑乐无边。五天后,大年将到,辟邪盒响,核桃娱乐,炮声点点。”(结合孩童的视角,将祭灶与后续的春节活动串联,充满生活气息)

“腊月二十三,灶王上西天。多说好来少说歹,马尾巴上带回来。”(直白表达对灶王爷的“请求”,希望其带回好运)。

3. 地方特色变体顺口溜

不同地区因民俗差异,顺口溜内容略有调整,但均保留“二十三,糖瓜粘”的核心:

北京版:“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去割肉;二十七,宰年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,除夕的饺子年年有。”(增加了“除夕饺子”的细节,体现北京特色)

山东版:“二十三,糖瓜粘;二十四,扫房日;二十五,推糜黍(准备蒸糕);二十六,去买肉;二十七,宰公鸡;二十八,白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晚上熬一宿;大年初一姐拉弟弟扭一扭。”(加入“推糜黍”的地方习俗)

河南版:“二十三,过小年;二十四,扫房子;二十五,磨豆腐;二十六,去割肉;二十七,杀稻鸡,二十八,贴花花(贴对联、窗花),二十九,去灌酒,年三十,贴门旗儿(门神)。”(突出“贴花花”“灌酒”等河南特色)。

这些歌谣/顺口溜不仅是春节习俗的载体,更以朗朗上口的形式,将“糖瓜粘”“祭灶神”等传统仪式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,成为中国人记忆中最温暖的年味符号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