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婚礼习俗都有哪些

admin

婚前准备是宁波婚礼的重要基础,涵盖议亲、定亲、备嫁妆三大环节。议亲需先“合八字”,即交换男女双方生辰八字,由算命先生排八字、看生肖是否相配(避免鸡狗、龙虎等相冲组合),确认“年庚相合”后方可议亲;定亲时,男方需向女方送“小礼”(四洋红/六洋红绸缎衣料、金戒子、金耳环)、“中礼”(银圆2080块)、“大礼”(银圆120块及以上),同时附上“红绿书纸”(男方写“敬求金诺”,女方回“谨遵台命”)作为定亲凭证;备嫁妆是“十里红妆”的核心,旧时大户人家嫁妆可达数百件,包括雕龙画凤的千工床(拔步床,床前设雕花挂面、小平台,内置马桶箱、衣柜)、万工轿(朱漆为底,透雕、浮雕龙凤图案,需八人抬)及各类红桶(子孙桶、米桶、果桶等),寓意“良田千顷,家业丰厚”,嫁妆队伍绵延数里,彰显女方家庭地位。

二、核心仪式:从迎亲到拜堂的庄重流程

1. 迎亲:旧时迎亲需选“吉日”,新郎由“郎头”(未婚少年)陪伴前往女方家,队伍前有“望娘盘”(担子中必有一只鹅,象征婚姻坚贞,源于古时“雁媒”传说),女方回赠“五色布袋”(寓意五代见面);新娘上轿前需“开脸”(用细线绞去脸上毫毛,修眉),穿霞披、戴凤冠(仅初嫁女子可享),由亲兄弟或堂兄弟背负上轿(避免沾娘家泥土,防止“风水”被夫家占去);起轿时,新娘需抛撒“谷米豆粟”(祈求土地菩萨保佑),轿内备有小袋谷米,沿途燃放鞭炮驱邪。

宁波婚礼习俗都有哪些

2. 拜堂:花轿抵达男家后,先“传袋”(用红布袋铺地,新娘踩袋而行,寓意“传宗接代”),新娘跨“鞍”(象征平安),由“福气婆”(夫妇双全、子孙满堂者)持秤杆揭去红方巾(置于床顶);随后进行“三拜”:一拜天地(感恩天地造化)、二拜高堂(孝顺父母)、夫妻对拜(结为连理),部分地区保留“交杯酒”(用红绳系两只酒杯,饮半杯后交换,象征同甘共苦)。

三、婚后习俗:传承与延续的温馨环节

1. 敬茶:婚后次日,新人需向双方父母敬茶,茶中可加红枣、桂圆(寓意“早生贵子”),父母会给新人“茶报钿”(红包),并嘱咐“相敬相爱、孝顺长辈”。

2. 回门:婚后第三天(或隔日),新郎新娘需带“望娘盘”(装有鱼肉、糕点等菜肴)回女方家,女方家设宴招待,宴毕原轿返回(轿资由双方父母共同承担);次日再去看望女方父母,称为“复女婿”。

3. 满月担:婚后满一个月,女方父母需给女婿送“满月担”(四洋盆菜肴、枣子、花生、桂圆、莲子等,寓意“早生贵子”),以及藤编针筐、剪刀等女红工具,此后女儿方可在娘家宿夜。

四、特色习俗:十里红妆与文化符号

“十里红妆”是宁波婚俗的标志性符号,源于宋高宗“浙东女子尽封王”的传说(康王赵构逃难时被农家姑娘所救,下旨允许浙东女子出嫁时可坐花轿、戴凤冠霞帔,嫁妆可雕龙画凤),旧时嫁妆队伍长达数里,红妆器具(千工床、万工轿、子孙桶等)集雕刻、堆塑、绘画等工艺于一身,体现了江南女性的闺阁生活与审美情趣。如今,“十里红妆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通过博物馆(如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)、舞剧(如《十里红妆·女儿梦》)、文化园(如宁海十里红妆文化园)等形式传承,成为浙东文化的重要代表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