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寒露节气落在10月8日(星期三),对应的农历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七。
寒露的传统习俗
1. 赏红叶:身临其境品秋韵
寒露时节,北方地区(尤其是黄河以北)气温下降,枫叶、黄栌等树木经霜后变为紫红色,是赏红叶的更佳时机。北京香山是国内更具口碑的赏红叶胜地,寒露后(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,更佳期为10月15日至30日),漫山红叶层林尽染,游客多前往森玉笏峰小亭极目远眺,感受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意境。
2. 吃芝麻:养阴防燥的传统食俗
寒露后天气由凉转寒,中医倡导“秋冬养阴”,芝麻具有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的功效,成为此时节的特色食物。民间有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,北京地区尤盛,芝麻酥、芝麻绿豆糕、芝麻烧饼等食品成为热销品。谚语“嚼把黑芝麻,百岁无白发”也体现了人们对芝麻滋养头发、延缓衰老的认可。
3. 饮菊花茶/酒:菊月里的养生佳饮
农历九月被称为“菊月”,寒露时节菊花盛开,是品菊花茶、饮菊花酒的好时候。菊花茶清香甘甜,具有清热解毒、明目润燥的作用,适合秋季干燥气候;菊花酒则是将初开菊花与青翠枝叶掺入粮食中酿造,第二年寒露时节开坛饮用,据说能强身健体。古人还会用寒露后的枸杞泡澡,以提神焕肤。
4. 秋钓边与吃螃蟹:秋乏时节的趣味活动
寒露后,深水区水温下降,鱼儿游向浅水区觅食,形成“秋钓边”的习俗,江南地区的人们常在此时到水边垂钓。此时虾蟹肥美,尤其是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是吃母蟹的更佳季节。老南京人有蒸螃蟹的习惯,湘南、湘西等地则有醉制河蟹或江蟹的习俗,用米酒、食盐、辣椒等调料腌制,风味独特。
5. 登高与吃花糕:重阳节的关联习俗
寒露常与重阳节(农历九月初九)邻近,民间有登高远眺、佩茱萸的习俗,以避灾祈福。部分地区还有吃花糕的传统,花糕分为糙花糕、细花糕、金钱花糕等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,与登高习俗相呼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