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起源:纪念现代护理学科创始人弗洛伦斯·南丁格尔
国际护士节(International Nurses Day)的设立,是为了缅怀近代护理事业的奠基人弗洛伦斯·南丁格尔(Florence Nightingale)。她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,是英国历史上首位接受功绩勋章的女性,也是“提灯女神”的原型——因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晚提灯巡视伤病员而得名。
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开创性贡献
1854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,英军战地医院因管理混乱、卫生条件极差,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%。南丁格尔主动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,通过改善通风、清洁环境、规范护理流程、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,仅用半年就将伤病员死亡率降至2.2%。这一事迹彻底改变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知,推动了护理从“简单劳务”向“科学专业”的转型。
1860年,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世界上之一所正规护士学校,将护理教育纳入系统化轨道,培养了大批专业护士。她还撰写了《护理札记》《医院笔记》等经典著作,提出“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”,强调护士需具备“爱心、耐心、细心、责任心”,为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。
护士节的正式确立
1910年8月13日,南丁格尔逝世。为铭记她对护理事业的卓越贡献,国际护士理事会(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, ICN)于1912年将她的诞辰日——5月12日,定为“国际护士节”(最初又称“南丁格尔日”“医院日”)。这一举措旨在激励全球护士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,以专业与爱心守护患者健康。
节日的发展与中国意义
随着时间推移,国际护士节逐渐成为全球护士的共同节日,各国通过授帽仪式、表彰优秀护士、开展健康宣传等活动,弘扬南丁格尔精神。在中国,护士节的庆祝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:1928年,中华护士会首次为华人护生举行毕业典礼;抗战时期,护士被纳入战时救护体系,成为“与战士同等重要”的力量;1942年, *** 为护士题词“尊重护士,爱护护士”,肯定了护理工作在革命事业中的价值。如今,中国护士节仍以5月12日为日期,延续着对护理事业的尊重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