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冬至是进九吗

admin

1. 天文意义:北半球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
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,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。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阳光照射角度最小,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短(如北京冬至日白昼约9小时20分),黑夜最长(约14小时40分)。过了冬至,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,白昼时间逐日增长,但短期内地面热量收支仍处于“入不敷出”状态,气温仍会继续下降。

2. 气候意义:进入“数九寒天”,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

冬至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冬至是进九吗

冬至是“数九寒天”的起始日,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全年最寒冷的时段。民间有“冷在三九”的说法,“三九”(约1月中下旬)是一年中气温更低的时期,此时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更大值,加上西伯利亚强冷空气频繁入侵,容易出现极端低温天气。直至“九九”(约3月下旬),气温逐渐回升,春暖花开。

3. 文化意义:兼具节气与节日属性,寓意阳气复苏

冬至在古代被视为“大节”,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。早在春秋时代,我国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;汉代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举行“贺冬”仪式,例行放假;唐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,皇帝率百官郊外祭天,百姓向父母尊长祭拜;明清时期,冬至日皇帝在北京天坛举行祭天仪式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古人认为,冬至是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的转折点,过了冬至,阳气逐渐回升,象征着新的循环开始。

二、冬至与“进九”的关系

冬至是“数九”(又称“冬九九”)的起始日。民间普遍认为,从冬至当天开始“进九”,每九天为一个“九”,依次为一九、二九……九九,共八十一天。其中,“三九”“四九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,之后气温逐渐回升,至“九九”时“九尽桃花开”,春深日暖。

关于“进九”的具体算法,传统上有两种说法:一是“冬至逢壬数九”,即冬至后之一个“壬日”开始算“一九”(如2025年冬至是12月21日,若之一个壬日是12月25日,则12月25日为“一九”之一天);二是直接从冬至当天算起(如2025年冬至12月21日为“一九”之一天)。现代民间多采用第二种算法,因其日期固定,便于记忆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