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东三姜”通常指春秋时期齐国(今山东境内)三位出身姜姓宗室、命运与政治深度交织的公主——庄姜、宣姜、文姜。她们的美貌与经历不仅成为《诗经》的吟咏对象,更深刻影响了春秋列国的政治格局。
1. 庄姜:卫国“贤德夫人”的悲剧人生
庄姜是齐庄公之女,嫁与卫庄公为夫人,是《诗经》中“最美新娘”的原型。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以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眇兮”的经典诗句,描绘其绝美容颜与典雅气质。她婚后未育嫡子,卫庄公纳陈国女子厉妫、戴妫为妾,戴妫之子完(卫桓公)被庄姜收为养子并立为储君。后来,庄公宠妾生子州吁,骄纵好兵,桓公继位后被州吁弑杀。庄姜历经丧子之痛,其悲愤之情在《诗经·邶风·燕燕》中化为“瞻望弗及,泣涕如雨”的千古名句,成为古代女性哀怨的象征。
2. 宣姜:“新台纳媳”的政治牺牲品
宣姜是齐僖公之女,本与卫国太子伋(急子)订婚,却因绝美容颜被卫宣公强占为夫人,筑“新台”于黄河之畔藏娇,史称“新台纳媳”。她生下公子寿、公子朔二子,公子朔为夺嫡诬陷太子伋谋反,宣姜与朔共谋诱杀伋:设计在莘地截杀,伋坚持父命赴死,其弟公子寿代其赴义,兄弟同被害于舟中。卫宣公惊恸而亡,宣姜支持的幼子朔继位为卫惠公,但因得位不正引发贵族叛乱,被迫逃亡齐国。后宣姜被迫改嫁公子伋之弟公子顽(昭伯),生三子二女(卫戴公、卫文公、宋桓夫人、许穆夫人),晚年专注于子女教育,其女许穆夫人以《载驰》一诗表达对祖国的忧虑,成为爱国诗人的典范。
3. 文姜:“齐鲁 *** ”的核心参与者
文姜是齐僖公之女、齐襄公异母妹,嫁与鲁桓公为夫人,以“才智过人”著称,被称为“文”。她出嫁前便与齐襄公私通,鲁桓公十八年(前694年)随桓公赴齐参盟时,再度与襄公私通。桓公得知后怒责文姜,文姜告知襄公,襄公宴请桓公并将其灌醉,命公子彭生折断其肋骨致死。鲁国索要说法,齐襄公杀死彭生赔罪。鲁桓公死后,文姜长期滞留齐鲁交界的禚地(今山东长清),名义上“避嫌”实则参与齐鲁政事:指挥鲁军协同齐国灭纪,力促齐鲁修好,促成两国于前681年在柯地会盟。晚年实际掌控鲁国军政,《左传》载其“巡防郰邑、巡查莒地军营”,直至前673年病逝于鲁国曲阜。其一生被《诗经·齐风》中的《南山》《载驱》等篇隐晦记载,成为“ *** ”与“政治操弄”的符号。
三位“齐姜”的人生轨迹,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,也是春秋时期“男权政治”与“婚姻政治化”的缩影。她们的故事通过《诗经》《左传》等典籍流传至今,成为研究春秋历史的重要素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