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秋节与国庆节合并放假调休,10月1日(周三)至8日(周三)共8天。为平衡假期与工作日,9月28日(周日)、10月11日(周六) 正常上班(课),分别补10月7日(周二)、10月8日(周三) 的班(课)。
中秋节风俗习惯
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以“团圆”为核心内涵,流传着丰富的民俗活动,主要包括:
1. 祭月(拜月)
祭月是古老的祭祀仪式,源于对“月神”的崇拜。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,中秋夜人们会在庭院设香案,摆放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葡萄等时令瓜果,其中月饼和西瓜不可或缺(西瓜需切成莲花状)。主祭者依次拜祭月神,祈求风调雨顺、家庭团圆,祭毕全家围坐赏月。
2. 赏月(追月)
赏月由祭月演变而来,逐渐成为轻松的欢娱活动。《礼记》中早有“秋暮夕月”的记载,唐代中秋赏月之风盛行,文人墨客多以月为题吟诗作赋(如李白《静夜思》、苏轼《水调歌头》)。民间有“迎月”(农历八月十四)、“赏月”(八月十五)、“追月”(八月十六)的说法,人们相聚庭院、阳台或天台,边赏月边品尝美食。
3. 吃月饼
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,最初是祭奉月神的供品,后来演变为团圆的象征。其形状多为圆形,寓意“团圆”,种类丰富(如广式、苏式、京式、晋式等),馅料涵盖豆沙、蛋黄、五仁、莲蓉等。中秋之夜,家人分食月饼,象征阖家团聚。
4. 猜灯谜
中秋月圆夜,公共场所会悬挂各式灯笼,上面写有谜语供人猜测。灯谜内容涵盖诗词、成语、俗语等,既增添节日氛围,又考验智慧,成为男女老少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。
5. 玩花灯
中秋玩花灯主要集中在南方,形式多样:佛山秋色会上有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等;孩子们常用竹纸扎成兔仔灯、杨桃灯或柚皮灯(俗称“柚皮灯”),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参与 *** 。还有“树中秋”习俗(将竹条扎成的灯彩系于竹竿上,高悬于屋顶或树上,宛如繁星点点)。
6. 观潮
浙江一带有中秋观潮的传统,早在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中就有详尽记述。中秋夜,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,成为当地民众观赏的盛事,与赏月、吃月饼并称为中秋“三大乐事”。
7. 烧塔
烧塔是南方(如广东、福建等地)的中秋习俗,用瓦砾、砖块等材料搭成宝塔形状(多为七层),中间供奉地藏王菩萨,四周燃灯。夜幕降临时,塔身火焰熊熊,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,寓意“驱邪避灾、祈求丰收”。
8. 玩兔儿爷
兔儿爷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中秋玩具,起源于明末,最初用于祭月。其造型为兔首人身,披甲胄、插护背旗,或坐或立,或捣杵或骑兽(如狮子、老虎),形态各异。后来逐渐演变为儿童的玩物,象征“月宫捣药的玉兔”,深受百姓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