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二的习俗大全

admin

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传统日子,又称“归宁”“回门”,俗称“迎婿日”或“姑爷节”。这天,出嫁的女儿需偕同丈夫、儿女一同前往娘家,夫婿要携带丰厚的礼品(多为双数,寓意“好事成双”),给岳父岳母拜年。女儿回娘家时,通常会准备一些饼干、糖果等礼物,分发给娘家的邻里乡亲,传递思念之情。在娘家期间,女儿会与许久未见的姐妹叙旧、话家常,姑爷也会受到娘家的热情款待。部分地区还有“食日昼”的习俗,即女儿仅在娘家吃午饭,晚饭前需赶回婆家;潮汕地区则有“头返厝”“二返厝”“三返厝”的说法,其中“三返厝”可住较长时间,但需提前与夫家商量。

二、吃开年饭

正月初二谓之“开年”,标志着新年正式开始,这天的中午饭称为“开年饭”,菜式丰富且寓意吉祥。常见的菜品有:鸡(寓意“大吉大利”)、炒饭(取意“大显身手”)、生菜(象征“生财”)、蒜(喻“能写会算”)、葱(代表“聪明”)、韭(寓意“长长久久”)、芹(象征“勤劳刻苦”)等。这些菜品不仅满足了味蕾,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正月初二的习俗大全

三、吃“初二面”

民间素有“初一饺子初二面”的说法,初二的面有特殊讲究:需用初一包饺子的剩余面粉 *** ,煮熟后用冷水浸过(称为“冷汤”),现在多做成打卤面或炸酱面。吃面的寓意是“条条顺”,希望新的一年生活顺顺利利,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粮食,不忘“一粥一饭来之不易”的传统。

四、祭财神与吃“元宝汤”

北方地区正月初二有祭财神的习俗,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,都会举行祭祀活动。老北京的商号会准备“五大供”(整猪、整羊、整鸡、整鸭、红色活鲤鱼),祈望新年发大财;普通家庭则会供奉鱼、羊肉等祭品。祭财神后,中午要吃一碗馄饨,俗称“元宝汤”,象征新的一年生活富足、财源广进。部分地区还有去财神庙烧“头炷香”的传统,如北京广安门外的“五显财神庙”,初二开庙时会吸引大量香客,香客还会从庙中“请”红绒花、剪金纸花等回家,寓意“把福请回家”。

五、其他习俗

1. 吃年酒:正月初二开始,人们走亲访友,互拜新春,俗称“吃年酒”。上海地区有“元宝茶”的习俗,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冲泡,初尝略苦、回味甘美,寓意“苦尽甘来、吉利进财”。

2. 早起:民间有“大年初一起五更,大年初二日头红”的说法,初一讲究早起,初二虽不再严格要求“摸黑”,但仍需早起,寓意新的一年积极向上。

六、禁忌

1. 忌回门礼为单:传统观念认为单数不吉利,女婿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,图个“好事成双”的好彩头。

2. 忌午睡:白天不可午睡,否则被认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,对客人不礼貌。

3. 忌洗衣、倒污水/垃圾、扫地:初一、初二被认为是水神的生日,不宜洗衣服;这段时间忌讳倒污水、垃圾或扫地,以免把家中的“财气”扫掉。

4. 忌搬家动土:正月是古代祭祀的重要日子,搬家、动土会惊扰诸神,被认为会导致“穷气”进门,因此忌讳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