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夏秤人的起源主要与三国时期的民间传说相关,核心围绕“阿斗称体重”的故事展开,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主流说法:
1. 孙夫人称阿斗以表心迹
三国时期,刘备去世后,诸葛亮为确保刘禅(阿斗)的安全,派赵子龙将其送往吴国,交由孙夫人抚养。交接当天恰逢立夏,孙夫人担心作为后妈的自己照顾不周会遭人非议,便提议在立夏当天用秤称量阿斗的体重,并约定来年立夏再称一次,通过体重变化证明自己的抚养用心。此后,孙夫人每年立夏都严格遵循这一做法,并修书向诸葛亮汇报阿斗的体重增长情况。这一行为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,形成了“立夏秤人”的习俗。
2. 孟获守诺称阿斗以防亏待
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后,孟获归顺蜀国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。诸葛亮临终前嘱托孟获:每年立夏要去看望蜀主阿斗。孟获谨记于心,此后每年立夏都带兵前往洛阳拜望。蜀国灭亡后,阿斗被晋武帝掳走,孟获仍坚持每年立夏赴洛阳称阿斗的体重,以此验证阿斗是否被亏待。他扬言若阿斗体重减轻,便起兵反晋。晋武帝为避免战乱,特意命人用糯米加豌豆煮成香甜的中饭给阿斗吃,使其体重逐年增加。孟获每次称人都发现阿斗“发福”,便放心离去。百姓认为立夏称人能带来福气,便纷纷效仿这一做法,祈求健康长寿。
这些传说虽带有历史演绎色彩,但反映了古人对“健康平安”的朴素追求,也逐渐演变为立夏时节的重要民俗——通过称体重的方式,寄托对家人无病无灾、身体康健的美好祝愿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