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立秋的具体时间为8月7日13时51分(星期四),属于晚立秋。传统判断晚立秋的标准主要有两个:一是时间标准,若立秋时刻在中午12点后则为晚立秋(2025年立秋在下午,符合此标准);二是农历月份标准,若立秋落在农历七月则为晚立秋(2025年立秋对应农历七月初四,符合此标准)。民间流传“上午立秋凉飕飕,下午立秋热死牛”的谚语,虽无严谨科学依据,但反映了人们对晚立秋后气温仍可能持续炎热的经验。
立秋养生活动建议
1. 饮食:清补润燥,健脾养肺
立秋后虽仍有“秋老虎”,但燥气渐盛,饮食需兼顾健脾祛湿(应对长夏余湿)与滋阴润燥(预防秋燥)。推荐多吃梨、百合、银耳、莲藕、荸荠、蜂蜜等润燥食物;同时可适当进食易消化的粥汤(如银耳百合粥、雪梨冰糖水)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健脾养胃。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(如辣椒、油炸食品),以免加重秋燥;初秋脾胃功能尚弱,不宜骤然进补肥甘厚味(如红烧肉),以免助湿生热。
2. 起居:早卧早起,防暑防凉
顺应“秋收”特性,起居宜早卧早起:“早卧”(建议2123时入睡)可调养阳气,“早起”(建议57时起床)可舒展肺气,避免熬夜耗伤阴津。虽已立秋,但暑热未消,早晚温差增大,需注意适时添衣,护住肩背、肚脐、脚踝等部位,避免“虚邪贼风”乘虚而入;室内可使用加湿器,预防皮肤干燥瘙痒。
3. 运动:适度舒缓,避免剧烈
立秋后天高气爽,适合开展户外运动,但需避免剧烈活动(如快跑、重体力劳动),建议选择柔和舒缓的运动(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、游泳、瑜伽),以微汗为宜。运动前后需补充温水或淡盐水,避免脱水;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、更换湿衣,切忌立即冲冷水澡,以免受凉。
4. 情志:收敛情绪,保持平和
秋应肺,易生悲忧情绪,需有意识地调整心态,保持心境安宁、乐观。可通过登高望远、听舒缓音乐、习练书法、等方式抒怀,避免过度感伤、忧虑或愤怒,以防扰动肺气,加剧秋燥。
5. 其他:规避“秋老虎”,预防疾病
立秋后仍有“秋老虎”肆虐,需警惕高温中暑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冠心病),早晚做好头颈部、腹部保暖。昼夜温差增大易诱发感冒、咳嗽、过敏性鼻炎等疾病,需注意增减衣物;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不洁食物,预防胃肠道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