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辈类:以娘家有威望的男性长辈为主,常见为舅舅、叔伯、伯父;部分地区也可由姨父、姑父承担,但不少地方有“姑不送、姨不送”的忌讳,需按本家规矩执行。
平辈类:亲兄弟、堂/表兄弟常见;不少地区还会有未出嫁的姑娘或伴娘随行,起到陪伴与礼仪协助的作用。
人数与性别搭配:传统多由男性长辈+男性平辈护送;现代婚礼中,女性亲友与伴娘加入更为普遍,具体以双方协商与当地习俗为准。
二、地域差异举例
地区与习俗 | 送亲人选 | 人数与性别 | 备注
湖南岳阳(平江等地) | 称“上亲”,多由新娘的伯、叔、叔伯祖父、兄弟及侄儿组成 | 传统讲究“去单还双”,常见为奇数去、偶数回 | 多地有“新娘父母不送亲”的讲究
青海海东平安川水地区 | 由一男一女承担,称“送亲爷儿、送亲奶奶” | 固定2人 | 婚礼环节中有“进门钱”等礼仪
广西壮族(师宗黑沙支系) | 配套“陪娘”若干,条件为外貌端正、兄弟姐妹多,已婚者需未离异、未怀孕 | 一般8–10人 | 送亲队伍参与迎送与礼俗互动
三、人数与座次礼仪
人数规则:不少地区遵循“去单还双”,如男方接亲5人,女方送亲可选5或7人,以示成双成对。
座次与接待:抵达男方家后,送亲长辈通常被请至上座,由男方舅父、姑父等头面人物作陪;席间礼仪讲究“请而不劝、浅尝辄止”,以示尊重与体面。
四、常见忌讳与避讳
亲属避讳:多地流行“姑不送、姨不送”;部分地区还讲究孕妇不送亲,以避不吉或安全风险。
角色边界:送亲者多不直接入洞房或不观看耍笑环节,以保持仪式庄重与新娘体面。
现场秩序:送亲队伍宜着装得体、避免争吵,并遵循男方迎亲人员的引导与安排。
五、实操建议
先定规则:提前与男方家确认是否讲究“去单还双”、座次安排与入场流程,避免现场尴尬。
人选把关:优先选择稳重得体、口齿清晰的长辈或兄长作为代表,必要时指定1名联络人对接流程。
安全与体面:控制酒量、避免过度逗闹,照顾好长辈与未成年人的行程与休息。
尊重差异:如为少数民族或跨地域婚姻,优先遵循女方原生习俗,必要时提前沟通折中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