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秘怪鱼流入长沙市场

admin

“神秘怪鱼”在长沙市场的流入及监管情况梳理

一、近期“神秘怪鱼”事件回顾

2025年以来,长沙及周边水域多次出现“神秘怪鱼”,引发公众关注:

神秘怪鱼流入长沙市场

4月:开福区一农庄水塘发现疑似鳄雀鳝的“怪鱼”(体长约11.2米,全身花纹)。该鱼为外来物种,推测可能因饲主弃养或鱼苗混入进入自然水域,农庄担心其威胁锦鲤等养殖鱼类及游客安全,需专业工具捕捞。

78月:岳麓区、长沙县等地市民在湘江、水塘钓起鳄雀鳝(如岳麓区市民钓起的“长嘴怪鱼”经鉴定为鳄雀鳝)。这是鳄雀鳝首次现身湖南自然水域,专家提醒其肉食性会捕食本土鱼类,若进入养殖水域或自然水体繁殖,可能破坏生态平衡。

二、“神秘怪鱼”的身份与危害

所谓“神秘怪鱼”,多为外来入侵物种,其中以鳄雀鳝最为典型:

来源:原产于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,上世纪90年代作为观赏鱼引入中国,因体型大(可达数米)、食量大(每日可食数十斤鱼)、繁殖能力强(自然水域可繁殖),逐渐流入城市湖泊、公园及农村水塘。

危害:① 生态破坏:鳄雀鳝为肉食性鱼类,会捕食本土鱼类、虾类等,导致水域生物多样性下降;② 安全隐患:虽一般情况下不主动攻击人类,但若受惊扰(如游客靠近)可能咬伤人(曾有儿童在小区景观池被咬伤案例);③ 经济损失:若进入养殖水域,可能吃光养殖鱼类,造成养殖户血本无归。

三、长沙市场的监管应对措施

针对“神秘怪鱼”流入市场及自然水域的问题,长沙多部门联动加强监管:

市场监管专项整治:2025年1月起,长沙市开展“经营环节重点风险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”,重点检查水渡河、红星、马王堆等农批市场、水产零售商及餐饮单位,覆盖鳝鱼、牛蛙、泥鳅、黄骨鱼等高频消费品种。截至之一季度,出动执法人员2825人次,检查商户1477家次,发现问题44家(如兽药残留超标的鳝鱼、泡药增重的牛蛙),立案查处20起,责令整改并下架不合格产品。

智慧渔政协同监管:依托“智慧渔政”系统,在湘江长沙段安装190多个高清摄像头(可观测3公里河段、识别夜间捕鱼行为),结合无人机巡查,实现对重点水域24小时无死角监控。整合农业、公安、城管等部门力量,形成“人防+技防”“专防+群防”的监管体系,严厉打击电鱼、偷捕及非法投放外来物种行为。

禁渔政策支撑:长沙自2020年起实施《关于长沙市重点水域常年禁渔的通告》,对湘江长沙段、浏阳河、捞刀河等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渔,禁止电鱼、毒鱼、炸鱼及生产性垂钓(如一人多杆、一线多钩)。2021年长株潭三市签署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“十年禁渔”渔政联合执法备忘录》,强化跨界水域协同管理,为本土鱼类恢复创造条件。

四、公众应对建议

若在市场中发现疑似“神秘怪鱼”(如鳄雀鳝、巴西龟、清道夫鱼等外来物种),应:

拒绝购买:不购买、不食用来源不明的水产品,避免助长非法交易;

及时举报:拨打12345、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农业农村部门反映,提供线索协助查处;

科学放生:若误养外来物种,切勿随意放生至自然水域(可能造成生态破坏),应联系专业机构进行妥善处理。

长沙通过“专项整治+智慧监管+政策支撑”的组合拳,持续加强对“神秘怪鱼”等风险水产品的管控,旨在守护本土生态安全与市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