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大学(Zhejiang University,简称“浙大”)是国家教育部直属、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,位列国家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”“双一流”A类建设高校,是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、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等国际组织成员,以“综合型、研究型、创新型”为鲜明办学特色,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学术声誉。
历史沿革:百年传承与融合
浙大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1897年创办的求是书院,这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。1928年,书院定名“国立浙江大学”;抗战期间(19371946年),为避战乱举校西迁,在贵州遵义、湄潭等地办学七年,被誉为“东方剑桥”(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)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,主体部分重组为多科性工业大学;1998年,原浙江大学、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、浙江医科大学四所同根同源的高校合并,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,开启了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。
校区布局:多校区协同发展
截至2025年,浙江大学拥有7个校区,分别为紫金港校区(主校区,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)、玉泉校区(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)、西溪校区(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)、华家池校区(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路268号)、之江校区(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)、舟山校区(舟山市定海区浙大路1号)、海宁校区(嘉兴市海宁市海州东路718号),总占地面积7430707平方米,覆盖杭州、舟山、海宁等多个区域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实践环境。
学科实力:顶尖学科集群
浙江大学学科涵盖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医学、管理学等12大门类,设有7个学部、40个专业学院(系)、1个工程师学院、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。在学科评估中,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(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机械工程、土木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等)、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,21个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(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机械工程、土木工程、生态学等)。多个学科进入全球前列,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等学科在软科、QS等排名中位列全国前列。
师资队伍:高层次人才集聚
截至2025年,浙江大学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35人(其中本科生28960人),专任教师4628人。师资队伍中,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、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、文科资深教授13人、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96人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5人,形成了以院士、长江学者、杰青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梯队,为学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师资支撑。
人才培养:聚焦全球竞争力
浙江大学坚持“德才兼备、全面发展”的核心要求,以“求是创新”为校训,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。学校设有119个本科专业(截至2023年),推行“宽口径、厚基础”的培养模式,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国际交流。近年来,本科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(近96%),毕业生遍布全球知名企业、科研院所与部门,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、国家更高科技奖得主等杰出校友(如李政道、叶笃正、 *** 等)。
国际与国内排名:全球百强高校
在权威排名中,浙江大学表现亮眼: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(ARWU)中位列全球第24名(中国内地第4名),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9名,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3名(连续11年稳居全国三甲)。这些排名体现了浙大在学术研究、人才培养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