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送大节是什么意思

admin

结婚送大节是中国部分地区(如湖北黄石、江西星子、都昌等)婚嫁习俗中的关键环节,指男方在婚礼前最后一个大节日(如端午、中秋或春节,具体取决于婚期所在的半年),向女方家庭及亲属送礼的行为。其核心是通过物质表达对女方的重视、对女方家庭的感恩,同时正式告知亲友“女儿即将出阁”的信息。

1. 送大节的时间节点

“大节”是相对于“小节”而言的:

结婚送大节是什么意思

小节:结婚前逢端午、中秋、春节等节日,男方均需送礼(礼物较简单,如粽子、月饼、烟酒等),次数不定;

大节:仅在约定结婚的前一个节日送一次,礼物规格远高于小节,是婚礼前的“终极礼节”。

2. 送大节的核心内容

给女方家庭的礼物:传统上包括烟酒、肉类(如猪肉、鱼肉)、糕点(如港饼、糍粑)、衣料等实用物品;现代多简化为现金(“礼金”),金额需经双方协商,体现对女方家庭的尊重。

给女方亲属的“正房礼”:男方需按女方母亲提供的亲属名单,给每位至亲(如舅舅、姑姑、姨妈等)准备礼物(如现金、烟酒),称为“送正房篮”。这些亲属收到礼后,会在婚礼当天作为“上亲”参加婚礼并随礼,形成“礼尚往来”的闭环。

3. 送大节的传统意义

表达感恩:通过送礼感谢女方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,体现男方家庭的责任感;

传递婚姻信号:告知女方亲友“婚事已定”,提醒其准备婚礼相关事宜(如参加婚礼、送嫁礼);

维系亲情 *** :“正房礼”的发放让女方亲属感受到男方的诚意,巩固双方家庭的社交联系,为婚后生活奠定基础。

4. 现代演变

随着时代发展,送大节的形式逐渐简化:

传统实物(如烟酒、糕点)部分被现金取代,但“送大节”的核心流程(如给女方家庭及亲属送礼、告知婚礼信息)仍被保留;

部分地区将“送大节”与“下聘”“送日子”等环节合并,但“大节”的称呼仍在民间沿用。

综上,“结婚送大节”不仅是物质上的馈赠,更是中国传统婚嫁文化中“礼尚往来”“感恩铭记”的体现,承载着对婚姻的重视与对亲情的维系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