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6日(星期一),农历为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五。当日恰逢国庆长假(10月1日至8日),因此与国庆节连休,形成8天长假(9月28日、10月11日上班)。
中秋节的传统风俗
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,以“团圆、和谐”为核心,传统风俗融合了祭祀、饮食、娱乐等多种元素,以下为主要类别:
1. 祭月/拜月:对月神的敬畏与祈愿
中秋夜,民间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,即设香案于庭院或阳台,摆放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葡萄等时令水果(其中月饼和西瓜不可或缺,西瓜需切成莲花状),焚香燃烛,向月神祈求阖家团圆、生活美满。古代帝王还会举行“迎寒和祭月”仪式,彰显对自然的敬畏。
2. 吃月饼:团圆的象征
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,最初为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逐渐演变为家人团聚的象征。其种类丰富,有广式(酥皮、多馅,如豆沙、莲蓉)、苏式(多层酥皮,甜咸皆宜)、京式(提浆月饼,口感醇厚)等流派,饼面上常印有“嫦娥奔月”“三潭印月”等图案,寓意“月圆人圆”。
3. 赏月:共赏良辰美景
中秋夜,人们会阖家外出或登高赏月,欣赏“皎皎空中孤月轮”的美景。古代文人常借此吟诗作赋(如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),现代则以家庭聚会、户外活动为主,强调亲情的凝聚。
4. 猜灯谜:智慧与趣味的结合
中秋月圆夜,许多地方会在公共场所悬挂灯笼,内置谜语供人猜测。灯谜内容涵盖诗词、成语、生活常识等,既能启迪智慧,又能增添节日氛围,还衍生出“男女相恋”的社交功能。
5. 玩兔儿爷:从祭品到玩具的演变
兔儿爷最初是祭月的对象,用泥制成,造型为人端坐状(手持玉杵,身着华服)。清代起,逐渐演变为儿童的中秋玩具,造型更加多样(如骑虎、骑鹿等),色彩鲜艳,深受孩子喜爱。
6. 燃灯/树中秋:点亮节日氛围
中秋夜,人们会 *** 或购买各式灯笼(如柚子灯、南瓜灯、兔子灯),挂在门口或树上,营造“火树银花”的景象。部分地区还有“烧塔”习俗,用瓦片砌成塔状,点燃后火焰熊熊,象征生活红红火火。
7. 饮桂花酒/吃桂花糕:嗅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
中秋时节,桂花盛开,人们会采集新鲜桂花 *** 桂花糕、桂花茶或桂花酒。桂花糕口感软糯,花香浓郁;桂花酒则甘甜醇厚,寓意“吉祥如意”,是中秋夜的常见饮品。
8. 特色地方习俗
莆田“送秋”:出嫁女儿需在中秋前向娘家送“担盘”(内装猪脚、桂圆、米粉、红团等),贴上红纸,体现“尊亲、孝亲”的传统美德;
江南“走月”:妇女儿童结伴出游,漫步街头或河边,欣赏月色,称为“走月”;
广东“烧斗香”:用纱绢糊成香斗,绘有月宫景色,插上纸扎魁星及旌旗,祭祀月神,祈求学业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