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车前需带齐身份证、驾驶证、银行卡(提前确认银行卡单日限额),若需4S店代办上牌、保险,还需预留相关材料(如身份证复印件)。
二、随车证件核查
必须检查以下证件是否齐全,这些证件是车辆上牌、后续维保的关键依据:
购车发票(确认抬头、金额与合同约定一致);
车辆合格证(核对车架号、发动机号与车辆铭牌一致);
车辆一致性证书(确认车辆参数与公告一致);
书(上牌必备);
三包证明(《家用汽车产品修理、更换、退货责任规定》凭证);
车辆使用手册/保养手册(指导后续使用与保养);
新车交付确认表(确认车辆信息无误)。
若4S店负责上牌、保险,还需领取保险单正本、保险发票、购置税发票、完税证明及交强险标。
三、车辆外观检查
选择光线充足的室外场地(避免室内反光),绕车一周检查:
漆面:肉眼观察有无划痕、凹陷、色差(尤其车顶、翼子板等易刮部位);打开车门推拉不同角度,检查钣金是否平整(无波浪状起伏);
缝隙:检查车身各处缝隙(如车门与车身、保险杠与翼子板)是否匀称,若缝隙过大或不对称,可能存在装配问题或碰撞修复痕迹。
四、车辆铭牌与生产日期确认
车辆铭牌通常位于驾驶座车门侧或发动机舱内,需核对:
出厂日期:国产车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、合资车超过6个月,可能为库存车或试驾车,可要求4S店给予相应优惠;
信息一致性:铭牌上的车架号、发动机号需与车辆合格证、行驶证一致。
五、轮胎与玻璃生产日期检查
轮胎:轮胎侧壁有“DOT”标识,后面一串数字中,前两位代表周数,后两位代表年份(如“3518”表示2018年第35周生产)。新轮胎应有完整胎毛(部分品牌会提前去除),且轮胎生产日期应早于整车出厂日期(若轮胎日期晚于整车日期,可能为后期更换);
玻璃:玻璃左下角或右下角有“数字+圆点”标识,数字代表年份(如“8”表示2018年),圆点位置判断月份——圆点在数字左侧,月份=7圆点数(如“···8”表示2018年上半年第3个月,即3月);圆点在数字右侧,月份=13圆点数(如“8···”表示2018年下半年第5个月,即11月)。所有玻璃生产日期应早于整车日期,若有某块玻璃日期过晚,可能为后期更换。
六、发动机舱检查
打开发动机舱(部分车型需通电或启动发动机),检查:
清洁度:发动机舱应干净无油污、积尘(若有过多的灰尘或油渍,可能为库存车或使用过);
油液检查:确认机油尺机油量在“MINMAX”之间(拔出机油尺擦净后插入,再拔出查看),颜色呈淡黄色(新机油为金黄色,使用后变黑属正常);检查冷却液、制动液、转向助力油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(参考车辆使用手册);
状态观察:启动发动机,怠速时应平稳无明显抖动(若抖动剧烈,可能存在发动机故障);观察机舱内是否有漏油、漏液痕迹(如机油滴漏、冷却液渗出)。
七、内饰与功能测试
进入车内,检查:
异味:新车应有轻微塑料味,若存在刺鼻的霉味、汽油味,可能为泡水车或翻新车;
内饰状态:检查中控台、门板、座椅表面有无划痕、污渍(尤其是真皮座椅,需检查是否有裂纹);触摸中控台、空调出风口,确认无松动异响;
功能测试:
灯光:测试近光灯、远光灯、刹车灯、雾灯、转向灯、示宽灯是否正常(可请同行人员协助);
雨刮/空调:测试雨刮器动作是否顺畅、喷水口出水是否正常;开启空调,检查制冷效果(约35分钟出冷风)、出风口是否有异响;
多媒体:测试收音机、蓝牙连接、USB播放、音量调节是否正常;
车窗/天窗:测试升降是否顺畅,防夹功能是否有效(可通过手臂测试,部分车型支持);
方向盘/座椅:转动方向盘,确认无虚位、卡滞;调整座椅,检查前后、高低调节是否顺畅,腰部支撑是否到位。
八、车辆里程检查
仪表盘显示的里程数应合理:一般新车里程数为1080公里(厂家路试、运输需要),若里程数超过100公里,需询问4S店原因(如超过200公里,可能存在异常)。
九、试运行检查
启动发动机,让车辆行驶一段距离(约12公里),感受:
发动机动力:加速是否平顺,有无顿挫、异响;
变速箱:换挡是否顺畅(自动挡无延迟、手动挡无挂挡生涩);
底盘:行驶中是否有异响(如悬挂异响、球头松动),转向是否精准(无虚位),刹车是否灵敏(制动距离正常,无跑偏)。
十、手续交接与尾款支付
验车无误后,需完成以下流程:
确认购车合同中的合格证获取时间、车架号等信息;
签订新车交付确认表,支付尾款(若为贷款购车,需确认金融审核进度);
若4S店代办上牌,需领取临时牌照(有效期一般为715天),确保临时牌照在有效期内使用;
提车时,4S店通常会提供少量燃油(约100200公里续航),建议出店后及时到加油站加满油(新车油箱油量较少,避免续航不足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