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经寓言故事:贪小便宜

admin

1. 小儿得欢喜丸喻(《百喻经》)

从前有个乳母抱着孩子赶路,因疲惫睡着。有人拿“欢喜丸”(甜食)给孩子,孩子贪吃美味,完全不顾身上佩戴的项圈、璎珞、衣物。那人趁机将这些值钱物品全部拿走。比丘们也是如此,喜欢在热闹场合贪求少量利养,却被烦恼“贼”夺走了原有的功德、戒宝(持戒的珍宝)和璎珞(象征修行成果)。

2. 杀子成担(民间佛经寓言)

佛经寓言故事:贪小便宜

一位老人有七个儿子,其中一个去世后,尸体留在家中让他又伤心又害怕,想搬家避之。邻居提醒:“为何不把尸体埋葬?”老人如梦初醒,却想:“如何搬运尸体?”看到有人挑担经过,竟狠心杀死另一个儿子,用担子挑着两个尸体去埋葬。世间多有这样的人,为贪眼前一点“方便”(少跑一趟路),反而失去更大的“拥有”(儿子的生命),实则是“贪小失大”。

3. 估客偷金喻(《百喻经》)

两个商人一起做生意,一人卖真金,另一人卖兜罗绵(柔软织物)。有顾客来试真金(用火烧验纯度),卖兜罗绵的商人偷偷拿走烧红的金子,用兜罗绵包裹。结果金子的热度烧尽了兜罗绵,偷金之事败露,两样东西都失去了。就像有些外道,偷取佛法的道理融入自己的学说,谎称是自己的东西,最终真相暴露,佛法与自己的学说都失去了立足之地。

4. 兑水的牛奶(民间佛经故事)

东方某小城的女人以“贪小便宜”著称。养牛商贩外出前叮嘱妻子“准斤足两”,但她却在牛奶里兑水卖给送奶女人。送奶女人、城郊女人、城中女人依次效仿,都往牛奶里兑水。后来有人买了这些变质牛奶做奶酪,儿子结婚时拿出来招待宾客,大家吃了变质的奶酪上吐下泻。四个卖牛奶的女人反而把别人扔掉的奶酪捡回来吃,结果夜里腹痛难忍。佛陀说:“害别人就是害自己,只有长久利益他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。”

5. 现代拔牙贪便宜故事

有个乡下青年因牙齿损坏去看牙医,问:“拔一颗牙多少钱?”医生说:“一颗五百,两颗八百。”青年想:“拔两颗比拔一颗划算(省得再跑一趟)”,于是拔了两颗健康的牙。本来只需花五百就能解决问题,却因贪“省事”的小便宜,多花了三百冤枉钱,还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。

这些故事都在警示:贪小便宜看似“获利”,实则会失去更重要的东西——可能是财物、功德、健康,甚至是人格与前途。正如佛经所言:“贪心是盗心,贪来的东西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,失去的远比贪求的多”。唯有克制贪念,才能守住真正的福报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