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南采茶戏全部大全 赣南采茶戏有哪些剧目

admin

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,俗称“灯子戏”“茶篮灯戏”,起源于明末清初(约400年前),由民间采茶歌、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,以“三角班”(两旦一丑)为核心体制,载歌载舞、幽默风趣,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。2006年,赣南采茶戏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传统经典剧目

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以“三小”(小生、小旦、小丑)戏为主,多反映底层群众日常生活(如爱情、劳动、家庭琐事),语言诙谐、情节生动。其中更具代表性的传统剧目包括:

赣南采茶戏全部大全 赣南采茶戏有哪些剧目

“四大金刚”:《四姐反情》《卖杂货》《上广东》《大劝夫》,均为清中后期流行的“三角班”经典,以男女情感、家庭矛盾为主题,情节紧凑、表演诙谐;

“四小金刚”:《睄妹子》《补皮鞋》《钓拐》《老少配》,聚焦普通百姓的日常趣事(如《补皮鞋》讲述补鞋匠与姑娘的爱情,《钓拐》以钓鱼为线索展现青年男女互动),充满乡土气息;

传统小戏:《姐妹摘茶》(采茶戏雏形,源于姐妹上山采茶的场景)、《板凳龙》(以儿童戏耍板凳为内容,展现童趣)、《南山耕田》(反映农民耕作生活)、《打猪草》(表现农村青年劳动中的爱情)、《九龙山摘茶》(早期长篇戏,讲述九龙山茶农生活,后改编为《茶童戏主》)。

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与新编剧目

20世纪50年代以来,赣南采茶戏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,整理改编了一批经典剧目,同时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主题的新剧目:

整理改编剧目:《补皮鞋》《钓拐》《睄妹子》《老少配》等,保留了传统“三角班”的表演特色(如矮子步、扇子花),同时优化了剧本结构,增强了艺术感染力;

新编剧目:《茶童哥》(改编自《九龙山摘茶》,讲述茶童与茶商的斗争,后被拍成戏曲艺术片《茶童戏主》)、《怎么谈不拢》(反映农村合作化时期的夫妻矛盾,搬上银幕)、《山歌情》(以苏区革命为背景,展现客家山歌的文化魅力,获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文化部“文华大奖”)、《长长的红背带——献给客家母亲的爱》(歌颂客家母亲的奉献精神,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)、《八子参军》(讲述赣南子弟参军抗战的故事,获“文华奖”)、《永远的歌谣》(以《十送红军》为主题,展现军民鱼水情)、《一个人的长征》(融合红色文化与采茶戏特色,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