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子时(23:001:00)——胆经当令
对应脏腑:胆(足少阳胆经)。
养生重点:深度睡眠养胆气。此时阴盛至极、一阳初生,是胆经气血最旺的时段,需进入熟睡状态以促进胆汁代谢、排毒。若熬夜,易导致胆火过旺,引发口苦、头痛、黑眼圈、易怒等问题,长期还可能诱发胆囊炎、胆结石等实质病变。
2. 丑时(1:003:00)——肝经当令
对应脏腑:肝(足厥阴肝经)。
养生重点:熟睡养肝血。中医认为“人卧则血归于肝”,此时需深度睡眠以助肝脏完成解毒、代谢功能。若熬夜,会导致肝血不足,出现急躁易怒、焦虑、神经衰弱、面色暗沉、长斑等症状,脂肪肝、肝硬化等患者还可能加重病情。
3. 寅时(3:005:00)——肺经当令
对应脏腑:肺(手太阴肺经)。
养生重点:深度睡眠助肺气输布。肺主气、司呼吸,此时需进入深睡眠,以完成气血重新分配(将肝代谢后的新鲜血液输送至全身)。若此时醒来,多为气血不足的表现;长期肺功能差者(如肺炎、哮喘患者),易在此时段频繁醒来,需警惕肺部病变。
4. 卯时(5:007:00)——大肠经当令
对应脏腑:大肠(手阳明大肠经)。
养生重点:定时排便清肠毒。大肠主传化糟粕,此时肠道蠕动最活跃,需空腹饮用温水、顺时针 *** 腹部,促进粪便排出。若错过此时段,易导致毒素堆积,引发便秘、痤疮、口臭等问题,长期还会影响脾胃功能。
5. 辰时(7:009:00)——胃经当令
对应脏腑:胃(足阳明胃经)。
养生重点:吃温热早餐养胃气。胃主受纳腐熟,此时胃经气血最旺,需摄入温热、易消化的食物(如粥、面条),以启动脾胃运化功能。若空腹,易导致胃酸腐蚀胃黏膜,引发胃炎、胃溃疡、胃寒等问题,长期还会影响气血生成。
6. 巳时(9:0011:00)——脾经当令
对应脏腑:脾(足太阴脾经)。
养生重点:健脾运化防湿滞。脾主运化(运化水谷、水湿),此时脾经气血最旺,需进行轻度活动(如散步、拉伸),避免久坐。若久坐,易导致脾失健运,引发大便不成形、腹胀、乏力、肥胖等问题,长期还会影响气血运行。
7. 午时(11:0013:00)——心经当令
对应脏腑:心(手少阴心经)。
养生重点:午休养心血。心主神明,“心为君主之官”,此时需短暂午休(30分钟内),以补充心血、调节阴阳。若不休息,易导致心火旺盛,引发心慌、失眠、多梦、心烦等问题,长期还会损伤心气。
8. 未时(13:0015:00)——小肠经当令
对应脏腑:小肠(手太阳小肠经)。
养生重点:清淡饮食助吸收。小肠主“泌别清浊”(将营养吸收、糟粕排出),此时需避免食用油腻、生冷食物,以免加重小肠负担。若饮食不当,易引发消化不良、腹胀、腹泻等问题,长期还会影响营养吸收。
9. 申时(15:0017:00)——膀胱经当令
对应脏腑:膀胱(足太阳膀胱经)。
养生重点:多喝水促排毒。膀胱主储存尿液、排泄废物,此时需饮用足够的水,以促进尿液排出、清理体内毒素。若憋尿,易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、炎症,长期还会引发尿路感染、肾结石等问题。
10. 酉时(17:0019:00)——肾经当令
对应脏腑:肾(足少阴肾经)。
养生重点:藏精避免过劳。肾主藏精(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),此时需减少剧烈运动、避免过度劳累,可 *** 腰部(肾俞穴)、搓脚心(涌泉穴),以滋养肾精。若过劳,易导致肾精亏损,引发腰酸、耳鸣、乏力、脱发等问题,长期还会影响生殖功能。
11. 戌时(19:0021:00)——心包经当令
对应脏腑:心包(手厥阴心包经)。
养生重点:舒缓情绪护心包。心包“代心受邪”(保护心脏),此时需放松心情(如散步、听音乐、聊天),避免情绪激动。若情绪过激,易导致心包气血瘀滞,引发胸闷、心悸、烦躁等问题,长期还会增加心脏病风险。
12. 亥时(21:0023:00)——三焦经当令
对应脏腑:三焦(手少阳三焦经)。
养生重点:准备入睡通百脉。三焦主“主持诸气、疏通水道”(连接五脏六腑、沟通上下),此时需停止剧烈活动,准备入睡,以促进气血循环、修复脏腑。若熬夜,易导致三焦气血瘀滞,引发手脚冰凉、失眠、皮肤粗糙等问题,长期还会影响全身代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