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腊月有什么禁忌

admin

1. 源于古代“腊祭”传统:腊月是年终岁末的祭祀之月,古称“腊祭”(或“猎祭”)。先民在十二月举行盛大仪式,用猎获的禽兽祭祀祖先与百神,感恩丰收、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“腊”通“猎”,既指获取祭品的行为,也因腊祭多在十二月举行,故称此月为“腊月”。

2. 与历法规定相关: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正式命名为“腊月”,并固定腊日(腊祭日期)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(南北朝时进一步固定在腊月初八),使“腊月”成为官方认可的岁末月份称谓。

3. 气候适合 *** 腊味:腊月处于小寒至大寒节气,天气寒冷干燥、西北风盛行,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稀少,是风干 *** 腊肉、腊肠等腊味的更佳时节。这种与腊味 *** 关联的习俗,也加深了“腊月”的名称印象。

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腊月有什么禁忌

二、腊月的禁忌

1. 忌说不吉利话:腊月是祭祀之月,需保持庄重肃穆。民间认为此时说“死、完、破、饿、累”等负面词汇会冒犯神灵,可能带来晦气,因此要多说吉利话(如“年年有余”“岁岁平安”),以求新岁顺遂。

2. 忌吵架动怒:腊月讲究“家和万事兴”,吵架被视为破坏家庭和谐的行为。民间有“腊月别吵架,一吵吵三年”的说法,认为争吵会带到来年的坏运气,影响家庭和睦。

3. 忌搬家动土:腊月是供奉祖先与神灵的关键时期,搬家或动土(如装修、挖土)被认为会惊扰神灵,导致“神灵迷路”“福气流失”。俗语“腊月搬家穷一年”便体现了这一禁忌。

4. 忌借钱欠债:民间有“债不过年”的习俗,认为腊月借钱或欠债会让财运外流,影响新一年的财运。年底应结清债务,避免带着经济纠纷进入新年。

5. 忌损坏物品:腊月二十四后,民间认为家中物品需保持完整,若碗、盆等器物破损,会象征“财神流失”,不利于新一年的财富积累。

6. 忌除夕倒垃圾:除夕夜,家里的尘土被视为祖先带来的“福气”,垃圾则是“财气”的象征。此时倒垃圾会将福气、财气倒走,因此需等到大年初一再清理。

7. 忌给人送鞋:“鞋”与“邪”同音,腊月送鞋被认为会给对方带去厄运,因此送礼应避开鞋子这类物品,选择吉祥的礼品(如腊八粥、年糕)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