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 秋分的注意事项

admin

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,太阳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等长。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,以自然现象反映季节变化:

1. 一候雷始收声:古人认为雷是阳气旺盛的产物,秋分后阴气逐渐增强,阳气衰退,因此不再打雷。雷声的消失标志着暑气的终结,秋寒开始显现。

2. 二候蛰虫坯户:随着天气转凉,蛰伏在土壤中的小虫(如蚯蚓、蚂蚁)开始向洞穴深处迁移,并用细土将洞口封住,以防止寒气侵入,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。

秋分三候分别是什么意思 秋分的注意事项

3. 三候水始涸:秋分后,气温下降加快,空气湿度降低,水汽蒸发速度加快,湖泊、河流的水量逐渐减少,部分沼泽、水洼甚至会出现干涸现象,自然环境趋于干燥。

二、秋分的注意事项

秋分处于“阴阳相半”的节点,养生需顺应“收敛”“平衡”的原则,重点关注以下几点:

1. 起居:早睡早起,防寒保暖

秋季阳气收敛,应早睡早起(早睡顺应 *** 收藏,早起顺应阳气舒展)。昼夜温差逐渐加大(可达10℃以上),需及时增减衣物,尤其注意腹部、膝盖、肩颈、脚部等部位的保暖(脚部受凉易引发肠胃不适或感冒)。胃肠道对寒冷 *** 敏感,需避免食用生冷食物,夜晚睡觉盖好被子。

2. 饮食:润燥养肺,进补有度

秋分后气候干燥,易出现口鼻咽喉干燥、皮肤干裂等症状,需多吃清润、温润的食物,如秋梨、百合、藕、银耳、蜂蜜、鸭子、芝麻、核桃等(这些食物能滋阴润肺、缓解秋燥)。避免食用辛辣、辛散的食物(如辣椒、花椒、姜、蒜),以免耗伤津液。进补需因人而异:无病者无需刻意进补;脾胃虚弱、经常腹泻者,水果不宜过量(易加重肠胃负担);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补品的摄入(如人参、鹿茸等温补品可能升高血压、血糖)。

3. 运动:适量舒缓,避免大汗

秋季是运动的黄金季节,但需顺应“收敛”之性,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(如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、慢跑、登山等)。运动强度以“周身微热、尚未出汗”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(出汗过多会耗伤津液、阳气)。运动时间建议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(此时气温适宜,紫外线较弱)。

4. 情志:调畅情绪,远离悲秋

秋季万物凋零,易引发“悲秋”情绪(表现为忧郁、伤感、惆怅),影响内分泌和免疫力。需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情绪:多参加户外活动(如登高远眺、秋游),欣赏自然美景;培养兴趣爱好(如书法、绘画、听音乐),转移注意力;保持乐观心态,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,避免独处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