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日仁义礼智信

admin

“五行”是中国古代对宇宙万物的抽象分类,指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本源于“数”(即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的组合变化),是古人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基础框架。《尚书·洪范》最早明确五行的顺序与特性:“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”,认为万物皆由五行构成,其相生(木→火→土→金→水)、相克(水→火→金→木→土)关系是事物转化的核心逻辑。

“五常”是儒家的核心范畴,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被视为人类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。其源头可追溯至孔子(提出“仁、义、礼”)、孟子(扩充为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),最终由董仲舒整合为“五常”。《白虎通》释其为:“仁者,不忍也,施生爱人也;义者,宜也,断决得中也;礼者,履也,履道成文;智者,知也,不惑于事,见微知著;信者,诚也,专一不移”。

五行与五常的具体对应关系

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日仁义礼智信

古人通过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将五行与五常一一对应,认为自然之性与人性道德同源共生:

木对应仁:木性“曲直”(向上生长、舒展),象征生机与包容。仁是“天地生物之心”,体现为善良、慈悲、施生爱人,如春天万物复苏般温暖。人有仁德,方能像木一样滋养生命,与万物共生。

金对应义:金性“从革”(坚硬、可分割),象征规则与公正。义是“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”,体现为遵守道义、勇于担当、赏善罚恶(如秋天肃杀之气,主持公平)。人有义德,方能像金一样坚守原则,维护社会秩序。

火对应礼:火性“炎上”(热烈、明亮),象征热情与规范。礼是“示人以曲”(谦逊有礼)、“天理之节文”(行为的仪式感),体现为恭敬他人、明辨尊卑。人有礼德,方能像火一样照亮他人,促进人际关系和谐。

水对应智:水性“润下”(流动、深沉),象征冷静与智慧。智是“明辨是非、见微知著”,体现为通透事理、灵活应变(如水随器成形,适应环境)。人有智德,方能像水一样洞察本质,做出正确选择。

土对应信:土性“浑厚”(包容、稳定),象征诚信与根基。信是“人言为信”(言行一致)、“专一不移”,体现为坚守承诺、务实可靠(如大地承载万物,永恒不变)。人有信德,方能像土一样成为社会的根基,支撑起道德的大厦。

五行与五常的理论意义

五行与五常的对应,本质是自然规律与道德规范的统一。古人认为,人是“五行之秀气”(《礼运》),故人性中天然蕴含五常之德。五常不可缺一:仁是根本(如木为生长之基),义是保障(如金为矫正之器),礼是规范(如火为照明之具),智是 *** (如水为疏导之流),信是根基(如土为承载之基)。这种对应不仅将抽象的道德准则具象为自然之性,更强调道德修养需顺应自然规律,通过“性其情”(以性约束情)实现人格完善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