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加工肉制品(如腊肉、香肠、火腿、培根、午餐肉)
加工肉制品在 *** 过程中常添加硝酸盐、亚硝酸盐等防腐剂,这些物质进入体内会转化为亚硝胺(一类强致癌物);高温加工(如熏制、油炸)还会产生多环芳烃、杂环胺等致癌物质。长期大量食用(每周>50g)会显著增加结直肠癌、胃癌、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的风险。
2. 霉变食物(如发霉的花生、玉米、大米、坚果、豆类)
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毒性最强、致癌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(毒性是的10倍),即使少量摄入(1mg即可致癌)也可能诱发肝癌、食管癌、胃癌等。黄曲霉毒素耐高温(268℃以上才能破坏),因此发霉的食物(哪怕只有少量霉点)必须整袋丢弃。
3. 高温烹饪的食物(如炭火烧烤、油炸薯条/鸡翅、锅巴/焦糊物)
高温烹饪(尤其是直接接触炭火或油温超过180℃)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:
苯并芘(烧烤食物焦糊部位含量极高,约为600支/公斤,鸡皮部位最危险);
丙烯酰胺(油炸淀粉类食物在170℃以上炸制时产生,颜色越深毒性越强,超标可达50倍)。
这些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肺癌、食道癌、结肠癌、癌等的风险。
4. 腌制食品(如榨菜、酸菜、咸鱼、咸蛋、咸肉、老咸菜)
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,亚硝酸盐与胃酸反应会生成亚硝胺(强致癌物)。尤其是腌制时间不足20天的食物,亚硝酸盐峰值更高(如榨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峰值可达180mg/kg),长期食用会增加胃癌、鼻咽癌等的风险。
5. 酒精及含酒精饮品(如白酒、啤酒、红酒)
酒精本身虽不直接致癌,但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是一类致癌物,会破坏干细胞DNA,导致基因突变。长期大量饮酒(男性每日超过25g酒精,女性超过15g)会增加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食管癌、肝癌、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。
6. 槟榔(包括咀嚼槟榔果、槟榔制品)
槟榔中的槟榔碱、槟榔鞣质等成分会 *** 口腔黏膜,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(癌前病变),癌变率是普通人的123倍。槟榔的粗糙质地会反复摩擦口腔黏膜,进一步加重损伤,增加口腔癌、食管癌的风险。
7. 高糖/高脂食品(如含糖碳酸饮料、勾兑果汁、油炸食品、肥肉、奶油)
高糖食品(如含糖碳酸饮料、勾兑果汁)中的果葡糖浆会诱发胰岛素抵抗,导致肥胖(肥胖是至少13种癌症的危险因素);高脂食品(如油炸食品、肥肉、奶油)中的饱和脂肪酸、反式脂肪酸会促进炎症反应,增加乳腺癌、结肠癌、癌等的风险。
8. 反复使用的油(如多次煎炸的食用油、地沟油)
反复使用的油会产生丙二醛、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(煎炸超3次时丙二醛含量会大幅增加),长期摄入会增加肝癌、食管癌等的风险。反复使用的油还可能含有重金属、细菌等污染物,进一步危害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