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时辰

admin

中国古代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(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2小时),并以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命名,同时将十二生肖与这些时辰一一对应,形成了“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龙、巳蛇、午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鸡、戌狗、亥猪”的固定排列。这种对应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,也融入了对动物习性的。

具体时辰与生肖对应表

地支(时辰) | 现代时间 | 别称 | 对应生肖及原因

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时辰

子时 | 23:00

01:00 | 夜半、子夜、中夜 | 夜深人静时,老鼠趁机频繁活动(如偷食、出洞),是鼠类最活跃的时段,故称“子鼠”。

丑时 | 01:00

03:00 | 鸡鸣、荒鸡 | 农家通常在此时起身喂牛(牛经过一夜休息,需补充草料),牛在此时咀嚼白天未消化的草料,故称“丑牛”。

寅时 | 03:00

05:00 | 平旦、黎明、平明 | 昼伏夜行的老虎在此时最凶猛(阳气渐升,虎啸声可传数里),古人常在此时听到虎啸,故称“寅虎”。

卯时 | 05:00

07:00 | 日出、破晓、旭日 | 太阳初升,晨露未晞,兔子喜欢在此时外出吃带露的青草(露水滋润的青草更鲜嫩),故称“卯兔”。

辰时 | 07:00

09:00 | 食时、早食 | 古代农家在此时吃早饭(“食时”即吃早饭的时间),传说此时天空易起雾,龙喜腾云驾雾(“神龙见尾不见首”),故称“辰龙”。

巳时 | 09:00

11:00 | 隅中、日禺 | 大雾散去,艳阳高照,蛇类从洞穴中爬出觅食(蛇体温不恒定,需阳光取暖),故称“巳蛇”。

午时 | 11:00

13:00 | 日中、日正、中午 | 午时阳气最盛(太阳当顶),野马在此时精力旺盛,四处奔跑嘶鸣(马的性子如午时的太阳般火烈),故称“午马”。

未时 | 13:00

15:00 | 日昳、日跌、日央 | 太阳偏西,牧人开始开栅放羊(羊在此时吃草最易长膘),故称“未羊”。

申时 | 15:00

17:00 | 哺时、日哺、夕食 | 太阳偏西,天气清爽,猴子在此时活跃(啼叫、玩耍),故称“申猴”。

酉时 | 17:00

19:00 | 日入、日落、傍晚 | 太阳落山,鸡开始回窝(农妇此时会呼唤鸡入笼),故称“酉鸡”。

戌时 | 19:00

21:00 | 黄昏、日夕、日暮 | 夜色渐浓,狗开始卧门前守护(警惕陌生人或异常动静),故称“戌狗”。

亥时 | 21:00

23:00 | 人定、夤夜、定昏 | 夜深人静,人们停止活动准备安歇,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(猪在此时进食最欢),故称“亥猪”。

补充说明

十二生肖与时辰的对应关系,本质是古人对动物昼夜活动规律的。例如,老鼠夜间活动、牛夜间吃草、老虎昼伏夜出、兔子清晨吃草等,这些习性与对应的时辰高度契合。这种对应不仅方便古人记录时间,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(如生肖纪年、生肖性格分析等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