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农历以“朔望月”(月亮从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周期)为基础确定月份天数,平均约29.53天。农历月分为大月(30天)和小月(29天)——若腊月(农历十二月)是小月,则只有29天,腊月二十九即为当年最后一天,此时“岁除”(旧岁结束、新岁开始的关键节点)便落在腊月二十九,成为“除夕”;若腊月是大月,则除夕为腊月三十。这种差异源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性变化,并非固定规律。
二、没有三十的除夕的出现频率
腊月逢小月(即没有三十)的情况约每3至5年发生一次,属于农历历法的正常现象。例如,近年无三十的除夕年份包括2013年、2016年、2022年,以及2025年至2029年的连续5年。尽管无三十的年份偶有连续出现,但从长期统计(如截至2050年)看,有三十的除夕年份仍多于无三十的年份(14次 vs 12次)。这种波动符合朔望月的自然周期,不会影响春节作为农历新年起点的地位。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