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族仙女节,藏语称“白来日追”,又称“吉祥天母节”,是 *** 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日,于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。其起源融合了藏传佛教传说与民间世俗故事,核心围绕“爱与分离”的主题展开。
一、宗教与传说溯源:班丹拉姆与女儿的传说
仙女节的起源与藏传佛教更高护法神班丹拉姆(又称“吉祥天母”)密切相关。据传,班丹拉姆原为印度神话中的神祇,后被藏王松赞干布迎请至 *** ,成为大昭寺的护法神。她虽性格古怪,却育有三个女儿,其中大女儿白拉姆(又称“白拉扎姆”)最为特别——虽面貌不佳(蛙脸),但性情温柔、多情,与守护大昭寺的护法将军赤尊赞相爱。
这段感情遭到了班丹拉姆的强烈反对。盛怒之下,她将赤尊赞逐至 *** 河南岸,并施咒规定:两人只能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隔河相望一次,且时间仅有“点完半支蜡烛”的短暂片刻。白拉姆虽因爱情受挫而痛苦,却始终保持着慈悲心肠,尤其护佑妇女和儿童,深受民众同情。为了纪念她的遭遇与慈悲,人们将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定为“仙女节”,以她的名字命名。
二、民间故事的演变:从“惩罚”到“纪念”
除宗教传说外,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通俗版本:大昭寺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,小女儿白拉姆因“放纵自己”(如不愿帮母亲捉虱子),被母亲诅咒“一生不得丈夫,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面”。咒愿应验后,白拉姆的情人赤尊赞被迫住在 *** 河南岸,两人只能在藏历十月十五日隔河相见。民众因同情白拉姆的不幸,便在她与情人相望的日子举行祭祀活动,逐渐形成节日。
三、节日的发展:从宗教祭祀到女性专属
最初,仙女节是宗教祭祀活动——由木如寺等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,将白拉姆像从大昭寺迎请至八角街,供信众敬献哈达、煨桑祈福。随着时间推移,节日逐渐融入世俗元素:因白拉姆“护佑妇女儿童”的形象深入人心,节日演变为藏族妇女的专属节日。如今,每到仙女节,妇女们会刻意梳妆打扮,前往大昭寺朝拜白拉姆,祈求幸福安康;男性则需向女性赠送礼物或红包,以示尊重。这一习俗也被视为藏族文化中“女性地位”的体现。
综上,藏族仙女节的由来是宗教传说与民间故事的结合,既承载了对白拉姆女神的纪念,也体现了民众对“爱情”“慈悲”与“女性权益”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