丧事礼金的包装需以“庄重、肃穆”为核心,首选白色或浅灰、米黄等素色信封(白色象征哀悼,符合传统丧葬基调);避免使用红、粉、金等鲜艳色彩(红色尤其忌讳,代表喜庆,与丧事氛围冲突)。部分地区会在白色信封外贴一小块黑纸,或用黑色笔勾勒边缘,强化肃穆感。包装上需用黑色毛笔或签字笔书写“奠仪”“帛金”“代香烛”等字样(明确礼金用途),背面或侧面注明送礼人姓名及关系(如“XXX 敬挽”“侄XXX 叩”),方便家属记录人情往来。严禁使用红包(红信封)或印有“恭喜发财”“双喜”等字样的包装,避免对逝者和家属不尊重。
二、数额讲究:单数优先,兼顾亲疏与习俗
礼金数额通常以单数为主(如300元、500元、700元、1000元等),因单数寓意“不好的事仅此一回”,符合丧事“避祸”的心理;避免双数(如200元、400元、600元),因双数与“双喜”“成双”关联,丧事中视为不吉利。部分地区有“尾数加一”的习俗(如301元、501元),原因是传统中家属会回赠一元及糖果(寓意“顺遂甜蜜”),若整数扣除一元后尾数为“九”(有“长久不吉”的含义),加一可避免此忌讳。数额需根据与逝者的亲疏关系调整:直系亲属(如子女、配偶)通常送较高金额(500元以上),旁系亲属(如侄子、外甥)或朋友送300500元,普通关系(如邻居、同事)送100300元;同时需结合自身经济能力,量力而行。
三、随礼时机:当场或及时递交,避免延迟
礼金一般需在葬礼现场递交给家属或治丧负责人(如账房人员),当面递交更显尊重,同时可配合说“请节哀”“保重身体”等慰问语,表达对家属的关怀。若因特殊原因(如工作繁忙、距离较远)无法当场随礼,应在葬礼结束后13天内补送(避免超过一周),并提前向家属说明情况(如“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场,深表遗憾,略备薄仪,望节哀”);严禁事后多日才补送,传统观念中“丧不后补”被视为对逝者的不尊重,可能引起家属伤心。
四、禁忌事项:规避敏感行为,尊重传统
1. 严禁使用红包:红包是喜事的专属包装,丧事中使用会被视为对逝者和家属的冒犯,需用白色或素色信封替代。
2. 避免回赠物品:无论丧事是否为“喜丧”(如高龄去世),均不宜从家属处带回物品(如供品、纪念品),即使家属热情相赠,也应婉拒,避免沾染“晦气”(传统习俗)。
3. 现金需平整整洁:礼金需提前整理好,避免折叠过多或使用旧钞(如破损、污渍严重的),以示对逝者和家属的郑重。
4. 当面递交更显诚意:委托他人转交礼金时,需在信封上注明送礼人姓名及关系(如“XXX 委托YYY 送”),并让代送者转达慰问语;若条件允许,尽量亲自到场,更能体现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