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,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,历经汉代普及、唐代定型、宋明清盛行,逐渐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。
中秋节的传统习俗
1. 祭月/拜月
祭月是中秋最古老的习俗之一,源于古代帝王“秋夕祭月”的礼仪,后传入民间。人们会在庭院中设香案,摆放月饼、瓜果等祭品,面向月亮行拜礼,祈求月神保佑团圆、丰收。这一习俗从上古延续至今,逐渐演变为家庭团聚的仪式。
2. 赏月
赏月由祭月演变而来,唐宋时期尤为盛行。中秋夜,人们登楼临轩、泛舟江上,欣赏皎洁明月,文人墨客更以诗词咏月,如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、李白《静夜思》等,将月亮视为团圆、思念的象征。
3. 吃月饼
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,象征团圆。早期月饼是祭月的供品,后来逐渐成为亲友互赠的礼物。宋代苏东坡有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的诗句,描述月饼的口感;明清时期,月饼 *** 工艺更加成熟,口味多样,成为全民食用的节令食品。
4. 玩花灯
中秋玩灯以南方为主,形式多样。如佛山秋色会的芝麻灯、蛋壳灯、刨花灯,广西南宁的柚子灯、南瓜灯(将瓤掏空刻图案,内点蜡烛),儿童提着灯笼在月下游嬉,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。
5. 赏桂花/饮桂花酒
中秋正值桂花盛开,人们会采摘桂花 *** 糕点、糖果,或酿制桂花酒。赏桂花、饮桂花酒不仅增添节日香气,更寓意生活甜蜜、幸福美满。
6. 猜谜
中秋月圆夜,公共场所常挂灯笼,上面写有谜语,人们聚集猜谜,既增添乐趣,也成为青年男女交流的契机,衍生出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的浪漫典故。
7. 观潮
浙江一带有中秋观潮的习俗,早在汉代枚乘《七发》中就有记载。中秋夜,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,人们前往江边观看,感受自然奇观,成为当地特色活动。
8. 舞火龙
香港铜锣湾大坑地区的传统习俗,从农历八月十四晚起,连续三晚举行。火龙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,插满长寿香,舞者赤膊上阵,伴随龙鼓音乐起舞,场面热烈,寓意驱邪避灾、祈福纳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