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性别测试: *** 热门的心理性别探索工具
ABO性别测试是近年来在抖音、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走红的趣味心理测试,核心围绕“心理性别气质”展开,通过选择题形式让用户了解自己偏向Alpha(霸气理性)、Beta(平衡踏实)还是Omega(温和柔弱)的性别特质,成为年轻人探索自我、分享社交的热门话题。
1. 测试的核心设定:源于虚构世界观的性格分类
ABO测试的分类体系借鉴了科幻/同人文化中的ABO世界观,原本用于构建角色关系(如狼族社会的阶级模式:Alpha为领袖、Beta为执行者、Omega为依赖者)。测试将其延伸至人类性格,将人分为56种“性别”:
男性Alpha(野心勃勃、英勇果断、体魄强壮)、女性Alpha(平衡稳重但有领导力);
中性Beta(平衡稳重、随和友善、灵活应变,被视为“正常”);
男性Omega(内敛安静、情感丰富、善解人意)、女性Omega(温柔体贴、敏感细腻、忠诚专一)。
这种设定强调“性别不是单一的”,允许个体同时具备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(如男性可以温柔、女性可以强势)。
2. 测试的主要内容与流程
多数ABO性别测试的流程相似:通过1050道选择题(如“拥有电脑时你会精心挑选什么?”“遇到喜欢的人会主动告白吗?”“换季时何时买夏装?”),收集用户的生活习惯、决策方式、情感表达等偏好,最终归类为Alpha、Beta或Omega类型,并提供性格特征分析(如Alpha的“责任感”、Omega的“敏感度”)、日常表现建议(如情感中Alpha更主动、Omega更依赖)及代表人物(如胡军、宁静被视为Alpha,王心凌被视为Omega)。
3. 流行的原因:娱乐与自我探索的双重驱动
娱乐属性:测试结果带有“梗”文化色彩(如“好A啊”“弱女性”),成为网友玩梗、调侃的工具(如说唱歌手姜云升自曝“弱女性”),符合年轻人的社交语境;
自我探索需求:测试借助“双性化模型”(桑德拉·贝姆理论,认为兼具男性化与女性化特质的个体更受欢迎),满足了年轻人对“多元性别气质”的好奇,帮助其打破传统性别标签(如“女孩必须温柔”“男孩必须坚强”)。
4. 关于准确性与局限性的重要提醒
ABO性别测试并非科学严谨的心理评估工具,其结果主要基于用户的主观感受与自我认知,缺乏客观生理或心理数据的支撑。心理学界认为,性别是复杂的连续谱系,不应被简单归为几类;测试的意义在于“娱乐性自我探索”,而非“定义自我”。若对性别认同或性格特质有深度困惑,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