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由热转凉的关键转折点,标志着暑气逐渐消退,自然界寒气开始增长。太阳直射点持续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、强度减弱,加上冷空气分批南下,气温呈现缓慢下降趋势。全国大部分地区(尤其是北方)告别了盛夏的酷热,天气渐趋凉爽;但南方部分地区因受“秋老虎”残余势力影响,仍可能有短暂高温。
南方地区:仍有余热,但早晚渐凉
在南方(如华南、江南南部),白露时节仍处于夏秋交替期,气温不会立刻大幅下降。白天,阳光照射下气温仍可能维持在30℃左右(部分地区甚至可达3234℃),仍有闷热感;但早晚温差显著加大(可达1015℃),清晨和夜间气温会降至20℃以下,明显能感受到“秋凉”。例如福建福州,白露期间平均气温约25.9℃,日更高气温可达31.8℃,但早晚更低气温可低至18℃左右,需注意及时添衣。
北方地区:明显转凉,秋意渐浓
北方(如华北、东北、西北)白露时节气温下降明显,天气已进入“凉爽模式”。白天更高气温多在2025℃,夜晚更低气温可降至1015℃,部分地区(如内蒙古、黑龙江北部)甚至会出现个位数气温。北方多地已渐次入秋,空气变得干燥,早晚需穿长袖衣物或薄外套,以防着凉。
关键提醒:昼夜温差大,需防“秋凉伤身”
无论南方还是北方,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是最显著的气候特点(民间有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谚语)。早晚气温低,易诱发感冒、腹泻、关节炎等疾病,因此需遵循“白露身不露”的养生原则——避免赤膊、穿短裤,尤其要注意腹部、脚部(如穿长袜)和关节部位的保暖。南方地区仍需防范“秋老虎”带来的短暂高温,外出时做好防晒(如戴帽子、涂防晒霜),并及时补充水分,预防秋燥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