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回门是第几天几点

admin

回门,又称“归宁”“双回门”,是汉民族传统婚姻风俗,指女子出嫁后首次偕同丈夫返回娘家探亲的仪式。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时期,核心意义包括女儿感恩父母养育之恩、女婿拜会岳父母及女方亲友、象征夫妻成双偕老。

二、回门的时间规律

1. 传统主流:婚后第三天(三朝回门)

结婚回门是第几天几点

近代以来,多数地区遵循“三朝回门”的传统,即婚后第三天携礼返回娘家。此习俗源于古人对“三天”的讲究,认为此时新娘已适应婆家生活,且娘家重视“头趟回门”的仪式感,需由新婚夫妇共同完成。

2. 地区差异:灵活调整

不同地区因文化传统不同,回门时间存在差异:

部分地区为婚后第二天(如山西平鲁、襄汾),称为“回亲”或“打来回”(当天需返回婆家);

有些地方为婚后第六、七、九、十日(如山西广灵“合堂”住九天、闻喜“出十”住十天);

少数地区为婚后第十二天(如山西浮山“出十二”)。

3. 现代简化:提前或缩短停留

随着生活节奏加快,许多新人选择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上午回门,当天返回,避免影响日常工作。

三、回门当日的具体时间要求

1. 出发时间:上午九、十点钟

传统习俗认为,回门需选“良辰吉时”,上午九、十点是一天中阳气充足、寓意吉祥的时段,符合“早归早安”的心理,也便于娘家准备宴席。

2. 返回时间:当日日落前

旧俗有“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”的说法,要求新婚夫妇当日返回婆家,避免娘家“空房”。现代虽放宽限制,但仍以当日返回为主,体现对娘家“不添麻烦”的尊重。

四、注意事项(补充辅助信息)

礼品要求:需带双数礼品(如烟酒、水果、肉类),忌单数,寓意“夫妻成双”;可根据女方家庭喜好选择实用物品(如保健品、家电)。

礼仪规范:新娘走在回门队伍前面,返回时新郎走在前面(象征“带新娘回家”);新郎需改口称岳父母为“爸爸、妈妈”,并向女方亲友敬酒。

回门宴:女方家需设宴款待,新女婿坐上座,由女族尊长陪饮;宴席上需完成“搅面礼”(岳父端面条、荷包蛋,新女婿搅拌后吃一口,岳父多次给红包,象征“考验女婿”)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