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和冬至均有吃饺子的习俗,但冬至吃饺子更为普遍,且文化寓意更深厚。
冬至吃饺子的传统: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冬至视为“吃饺子”的核心节气,源于“交子之时”的谐音(冬至是昼夜交替的关键节点)及纪念医圣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的传说。民间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,饺子形似耳朵,寓意“驱寒护身”,象征团圆与温暖。
立冬吃饺子的传统:部分地区(如京津、山东济南等)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,主要与“秋冬季节之交”的节气特点相关,饺子形似耳朵,民间传说可防止耳朵在冬季冻伤,同时寓意“顺从天意”、迎接冬季的到来。
冬至补身体的推荐食物
冬至是“补冬”的关键时节,饮食以“驱寒就温、补气养阳”为核心,兼顾营养均衡,以下是适合冬至进补的食物:
肉类:羊肉(温补气血、祛寒暖肾,适合脾胃虚弱、手脚冰凉者)、牛肉(补脾胃、益气血、强筋骨,富含肌氨酸,适合气血不足、腰膝酸软者)、鸡肉(温中益气、补精填髓,高蛋白低脂肪,适合体质虚弱者)、鲫鱼(健脾利湿、活血通络,冬季肉质肥美,不易上火,适合产后女性催奶)。
蔬菜:白萝卜(“冬至萝卜夏至姜”,清热生津、凉血止血,炖排骨汤可增强免疫力)、山药(健脾补肺、固肾益精,适合脾胃虚弱、肾虚者)、大白菜(养胃消食、清热除烦,富含维生素,适合冬季干燥气候)、菠菜(养血止血、敛阴润燥,含铁丰富,适合贫血者)。
坚果:杏仁(富含锌、镁、钙等矿物质,润肺止咳、润肠通便,每天20克左右)、核桃(补肾固精、健脑益智,含丰富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,每天20克左右)、栗子(补肾壮腰、健脾和胃,含碳水化合物较多,适合肾虚、腰膝酸软者)、花生(养血补血、润肺化痰,连皮食用可增强养血效果,每天20克左右)。
其他:汤圆(南方部分地区冬至必吃,糯米制成,寓意团圆,能补养正气、御寒)、荸荠(“地下雪梨”,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,适合冬季内火旺盛者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