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初八点灯 大年初八的其他习俗

admin

正月初八是中国农历新年中的重要节日,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内涵,涵盖祈福、感恩、团圆等多个主题,以下是主要习俗介绍:

1. 顺星节:祭星祈福,照亮新岁

正月初八又称“顺星节”,源于道教“诸星下界”的传说,是民间祭星祈福的重要日子。仪式通常在晚间举行,家中需点燃散灯花(用泥质或铜质灯碗盛豆油,灯捻用“灯花纸”捻成),数量多为9盏(代表日月星辰)、49盏(象征圆满)或108盏(对应流年星宿)。长辈会借机向儿孙讲述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的道理,提醒珍惜时光。部分地区还会前往庙宇(如北京白云观元辰殿)祭祀星君,祈求流年顺遂、平安无虞。

正月初八点灯 大年初八的其他习俗

2. 谷日节:观谷食谷,敬畏自然

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生日,民间通过“观谷”“食谷”表达对农业的重视。“观谷”即带孩童认识五谷(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),了解粮食来之不易;“食谷”则是将五谷混合煮成饭,全家品尝,寓意珍惜粮食、祈求丰收。若当日天气晴朗,预示当年稻谷丰收;若阴雨,则寓意歉收。

3. 上灯节:点灯祈福,驱邪迎祥

“上灯节”是正月初八的传统别称,核心习俗为点灯。家中会在门口、院子里、堂屋悬挂红灯笼,或在神龛、屋内点燃长明灯,象征“家宅光明、驱散晦气”。部分地区有为孩子“点灯”的习俗,寓意“添丁添福”,希望孩子健康成长、学业有成。现代也可用装饰灯、手机明亮的壁纸替代,延续“光明顺遂”的美好寓意。

4. 放生祈福:善行积德,好运自来

正月初八有“放生”的传统,人们会将家中饲养的鱼、鸟等小动物放归自然。其中,放生鱼象征“年年有余”(财运滚滚),放生鸟寓意“放飞希望”(自由顺遂)。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,表达“善有善报”的信念,祈求新岁平安吉祥。

5. 敬八仙:祈求八方来财,家业兴旺

正月初八又称“八仙节”,民间传说八仙(李铁拐、汉钟离、张果老等)会在当日下凡。人们会准备水果、糕点等供品,在家中或道观祭祀八仙,祈求“八方来财”“家业兴旺”。这一习俗融合了对神仙的崇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成为连接传统信仰与日常心愿的载体。

6. 吃“上灯饭”:全家团圆,仪式感满满

民间讲究“上灯吃上灯饭”,当日饭菜多有吉祥寓意:汤圆/元宵象征团团圆圆,发糕寓意“步步高升”,长面条代表“长长久久”。这顿饭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家人团聚、传递亲情的时刻,为新岁注入温暖的力量。

7. 开业吉兆:“大发”的好彩头

正月初八谐音“大发”(“八”与“发”谐音),许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业,寓意“生意兴隆、财源广进”。开业时,商家会张灯结彩、燃放鞭炮,营造热闹氛围,吸引顾客,期盼新岁事业蒸蒸日上。

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,更传递了中国人对“顺遂”“丰收”“团圆”的追求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。

你可能想看: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天海易学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